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转型升级 振兴南充丝绸文化产业

时间:2016-01-04 来源: 南充新闻网
  南充丝绸如何把握“一带一路” 的历史性机遇, 突破转型瓶颈,让“绸都”焕发出光彩照人的风采? 这应引起丝绸企业的深层思考, 更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振兴南充丝绸正逢天时地利人和

    (一)南充有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获得更多资源。南充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有省级蚕桑基地县(市、区)5个、省属蚕种场3个,有省蚕研所和中国西部唯一的蚕丝类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真丝绸生产基地,其丝绸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位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基于南充丝绸产业在国、省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必将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获得资金、项目、市场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成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对象。

    (二)深厚的产业文化底蕴有利于南充丝绸产业做大做强。南充蚕丝生产迄今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其丝绸经济总量和丝织品产量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丝织产量、蚕具研发及蚕桑综合利用全国领先,具备吸引丝绸发展要素的基础条件。同时,南充曾举办盛大“丝绸节”,有屹立街头多年的“丝绸女神”等,丝绸产业已成为南充的“情结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三)项目推动的明晰思路有助夯实丝绸文化旅游承载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南充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通过近几年项目推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充丝纺服装产业提档升级,富安娜等一批丝绸服装龙头企业入驻南充,计划投资50亿元的南充丝绸主题文化产业园正加紧实施,届时南充将建成“两基地”(全国最大的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制造基地、最大的蚕具生产制造基地)、“三中心”(最大的丝绸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最大的丝绸集散和物流中心、丝绸文化旅游中心)。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开发,并把保护和挖掘丝绸文化作为了嘉陵江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将大大提高南充丝绸文化产业的承载能力。

    南充丝绸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一)南充丝绸产业如何定位?丝绸是一个特殊的产品,拥有商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比较一个地方丝绸产业的竞争力,应从商品和文化的视角去分析。丝绸产业虽是南充的一张名片,但同样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从“丝绸之府”的杭州发展历程看,近30年来,杭州丝绸产业发展经历了“兴盛———没落———振兴”三个阶段。2001年,杭州市提出并实施“女装之都”战略,十多年来,该市连续举办16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7届中国国际丝绸流行趋势及女装发布会,其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已成为杭州丝绸的一张金字招牌,并于2007年成功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女装中心”称号。与杭州相比,南充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因此,振兴南充丝绸,我们一定要用特殊的感情、别样的视角去看待丝绸、去关爱丝绸、去扶持丝绸,在转型升级中准确定位,这迫在眉睫。

   
(二)南充丝绸的活力从哪里来?南充丝绸虽有文化优势,但丝绸博物馆与专题展示馆较少、档次低,科研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挖掘丝绸产业的文化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任重道远;尽管南充已有六合、依格尔等品牌,但拥有高新技术的丝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再加之政府对产业扶持力度较弱,导致丝绸产业集群效应和品牌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南充丝绸产业大多还在生产前端,以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为“主业”的企业几乎是空白。因此,只有行业创新,尤其是革命性的创新,持续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南充丝绸才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三)南充丝绸的“互联网+”之路怎么走?行业劳动力密集、用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是制约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面对“互联网+”的磅礴势头,南充丝绸必须应对三个问题:一是实体产业的坚守与转移。必须未雨绸缪,及早思考和化解丝绸企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二是生产方式革命与营销模式创新。必须把传统种桑养蚕方式蜕变成现代车间饲养方式,把人工自动缫丝进化到全智能缫丝,把传统销售方式转变为电子商务等,切实解放生产力;三是产品结构变革与品牌定位。从当前市场发展趋势看,丝绸高档床上用品、室内装饰用品、商务礼品等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进入现代服务及创意领域,这就要求南充广大丝绸企业必须主动适应丝绸产品多特点、多用途、多领域延伸的发展趋势,努力在“互联网+”的路上找准定位、加快发展。

    振兴南充丝绸须找准重点精准发力

    (一)以主题园区聚资源,加快培育“产业+集镇+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业态。一是加速建设丝绸文化体验设施。加快中国丝绸历史博览园、丝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建设,打造体验式商旅文化街区以及丝绸文化广场和大型专业交易平台。二是深度挖掘丝绸历史文化,收集整理赞美丝绸的民谣、歌曲、谚语、典故、习俗等内容,展示丝绸文化的强大魅力。三是多形式多层面举办丝绸文化艺术节、丝绸产品展销会、丝绸民俗文化展示及研讨等活动。力争通过市区共同努力,真正把“中国绸都·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题园”建设成融合产业、集镇、文化、旅游、生态五大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二)以创新驱动增强活力,探索建立以“机器换人”等智能化、科研型的新型产能模式。一是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抓手,引进丝绸行业先进装备,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并探索建立以“机器换人”的新型产能模式,着力提升丝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实施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技术创新及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优势,加快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出台丝绸产业科技创新投入按比例抵税、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加大企业创新基金支持等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中小丝绸企业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三)以提升效益催生动力,丰富延伸包括农民和饲养者在内的互动多赢价值链条。 一是围绕产品资源招引实力企业,以都京园区为载体,瞄准国内外大型丝绸企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丝纺类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大力发展以桑蚕丝绸为主题的观光休闲体验式旅游,鼓励企业自主开发与桑蚕有关的菜品、饮品,打造集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桑园建设,参与桑蚕资源相关产品研发。同时,招引和培育一批首创科技型企业,为工厂化养蚕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

    (四)以品牌战略支撑产品质量,拓展传统营销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海陆空立体丝路。一是进一步加大“百年六合”等驰名商标的宣传力度,重点帮助嘉美印染等企业争创国省品牌。同时,充分挖掘南充丝绸发展历史,积极塑造丝绸文化传奇,真正把“南充制造”提升到“南充智造”,不断促进南充丝绸品牌成长和崛起。二是大力开展立体营销,一方面,借鉴杭州建设中国丝绸城经验,统筹建立“丝绸品牌展示交易中心”。同时,应坚持不懈办好中国西部国际丝绸服装博览会,使“丝博会”成为“千年绸都”的一张靓丽名片。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搭建一个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由政府授权使用“南充丝绸地理标志”的有质量、价格监督保证的网上“丝绸名品馆”,真正让南充丝绸在“互联网+”的大平台上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