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海南琼中因地制宜发展蚕、橙、蜂等特色 农业,交出一份可喜的扶贫“成绩单”

时间:2016-01-06 来源: 百色新闻网

 初冬时节,一场清雨过后,坐落于群山之间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竹朗村被洗得愈发绿了,满眼尽是草木葱茏,田地里,桑农们正忙着收获今年最后一茬桑叶。

    站在村头往下看,只见一幢幢崭新的平顶水泥房掩映在绿树之中,偶见几栋两层小洋楼,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富足……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守着水稻过穷日子、住着茅草房的贫困村。自2006年整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以来,竹朗村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是三江发源地,全县土地面积2704.66平方公里,而农村土地面积仅占13.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近年来,琼中查找“贫根”,因地制宜,引导农户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种琼中绿橙、种益智、养蜂、养鹅、养山鸡等特色生态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县打造90个专业示范村,培养110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1.1万农户创业致富……提交了一份可喜的扶贫“成绩单”。不经意间,琼中已探索出一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比较效益优势,培育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输血”变“造血”

    特色产业促增收

    湾岭镇岭脚村是琼中较早发展桑蚕产业的村庄之一,12月9日一早,村民陈世锦就来到蚕房里喂蚕,今年他家种桑面积9亩,收入6万多元。

    “政府扶持村里建成42间标准蚕房,还提供技术指导,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只陈世锦一人,目前岭脚村桑园面积增加到380亩,全村除五保户外其余47户全部投入种桑养蚕,去年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835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琼中是典型的“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如何展开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曾进行深入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要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 琼中农业局副局长刘志锋表示,结合县域农民种养习惯,琼中在继续实施橡胶、槟榔等大宗农产品单产提升基础上,确定种桑养蚕、种琼中绿橙、种益智、养蜂、养鹅、养山鸡等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像岭脚村村民这样尝到特色产业带来甜头的“桑农”,只是琼中众多“桑农”、“蜂农”、“养鸡户”中的一个缩影。什运乡番道村是琼中有名的山鸡养殖村,近年来,在政府帮扶下,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建起了占地9.7亩的标准化养殖场,饲养山鸡成为村民主要增收途径之一;红毛镇什寒村45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每市斤卖价高达500多元,村民说“种3年木薯,收入还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据统计,琼中目前全县种桑2.5万亩,种植琼中绿橙1.3万亩,益智5.11万亩,养蜂5.47万箱,建成种鹅场、山鸡种鸡场1.45万平方米、7.26万平方米……仅养蜂一项,全县今年就可收获蜂蜜82万斤,产值3280万元,养蜂农户户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以上。

    保护与发展同行

    村民有本“环保账”

    12月8日早晨,红毛镇黎凑村村民小组长王家庄照例起了个大早,开始了他每天一次的例行护林。

    黎凑村是琼中著名的“益智村”。益智种植业,让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曾经依靠大量砍伐当地林木种植木薯的村民们,如今观念发生了巨变——益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十分高,村民们充分意识到良好的自然环境才是最珍贵的宝贝。

    渐渐地,村民志愿护林员多了起来。“现在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各家各户都要负责看管自己种植益智的林地。”王家庄说,村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山吃山,更要护林护山。

    产业的发展,让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农民在“吃”法上有了深刻变化。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是三江发源地。目前,全县橡胶、槟榔、绿橙等传统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作为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山区县,这些产业基本饱和,再发展就要破坏环境。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琼中发展最大的本钱。我们推广的种桑养蚕、种琼中绿橙、种益智,养蜂、养鹅、养山鸡等特色产业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才敲定的。”孙喆表示,“它们都是生态产业,大多是林下经济,具备无污染、占地少、见效快、周期短的共同特点。”、

    在和平镇新民村,以前村民没钱了就去砍山开荒,自从搞起了林下产业,现在没人砍山了。“就拿养蜂来说,规模大小是由蜜源多少决定的,生态好,树多花多,蜜源增加,才能养更多的蜂,赚更多的钱。”新民村村民李东平说,村民心里的“环保账”算得清清楚楚。

    生态环境越好,对林下产业越有好处,保护生态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201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6006万元,植树造林5.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97%。

    在琼中,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愈来愈清晰。

    打造绿色品牌

    农产品竞争力凸显

    湾岭镇鸭坡村蜿蜒曲折的小径两边,一片200多亩的林地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150个蜂箱。“养蜂投资少,见效快!”41岁的蔡仁军是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12月9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橡胶林里忙着整理蜂箱。

    “今年收成好,产蜜2400多斤,一点不愁销路。”蔡仁军超过一半的蜂蜜都是通过微商销售的。

    琼中生态资源非常丰富,花源植物多,花期长,发展养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为提升琼中蜂蜜的品位和解决销路问题,琼中引进企业成立两家蜂蜜加工厂,生产“百花蜜”“益智蜜”等蜂蜜产品。2010年,“琼中蜂蜜”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有‘琼中’字样身份,我的蜂蜜价格自然低不了。”蔡仁军说。

     近年来,琼中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注重加强琼中绿色品牌建设,专门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商标富农示范县工程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已累计拥有农产品商标85件,其中,琼中绿橙、琼中蜂蜜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在日前开幕的2015年冬交会上,琼中农业局副局长、农技中心主任廖孝文透露,琼中绿橙今年喜获丰收,预产产量将达1.2万吨,产值达1.5亿元,其中逾二成被电商售出。

    当前琼中绿橙田头收购价为每斤8-9元,市场价为每斤14元左右。“着色一致、大小一致、酸甜一致的琼中绿橙,市场价已达20元每斤,创造了价格新高。”廖孝文说,琼中绿橙销路一年比一年好,得益于多年经营日渐凸显的品牌效应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的规范管理。

    “打造绿色品牌,对提升琼中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琼中品牌农业发展初显成效,优势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孙喆表示,接下来,将依托“琼中绿橙”品牌,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琼中绿橙产业,以提质增效为抓手,实施琼中绿橙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琼中绿橙”品牌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