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评论

侯凡春:我的“中间市场”探索之路(三)

时间:2016-10-30 来源: 凡春视点

 

 

——模式变迁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广西茧丝)成立于200412月,20055月正式开出第一张茧丝合约。

 

广西茧丝在成立的前两年基本实行类期货模式,直到20076月,深圳农产品成为市场的第一大绝对控股股东之后,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原始股东中有四家退出,退出股份全部被深圳农产品收购。

 

深圳农产品于2003年成为广西糖网的第一大股东,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介入中远期平台。之后,他们又陆续介入了昆明糖网(现在已是全资收购)、广西茧丝和合肥棉花(已停业)。他们在中远期平台的一系列资本行动,应是非常有远见的,这也给他们之后带来来了巨大的回报。

 

一个交易平台应该如何发展?首先是解决发展定位。当深圳农产品成为广西茧丝的第一大股东之后,他们非常鲜明地将这一平台的发展定位定在服务实体经济上。这一看似简单的定位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因为一个中远期平台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的远期交易量有多么的大,而在于你的交易是否与现货接轨。其标志就看现货月交易情况,活跃意味着接轨成功,反之为不成功。同时,实体经济这个参与主体也决定着机构这个主体,因为散户永远不能成为机构的对手,它只能产生于实体经济参与所形成的巨大的对手力量。

 

服务实体经济定位体现在交易模式上就是要求交易一定要与现货接轨。由于之前有广西糖网非常成功的模式,他们自然做出复制这一模式的选择。于是,广西茧丝基本是推倒重来,全面地修订交易制度和规则,甚至连交易标的——干茧合约也进行了修改。

 

对一个交易平台进行如此大的改动,说句实在的,包括笔者我在内的很多人对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是吃不准的。

 

既然要复制广西糖网模式,那广西糖网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有必要借此机会给读者们做一个简单介绍。

 

首先,广西糖网肯定是中间市场模式(其核心是标准化交易对应非标准化交割),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非常强调交易的商品属性;

 

其次,其充分运用了货物蓄水池功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错位交割和错位成交功能(前者满足个性化需求,后者满足现货月成交需求);

 

再者,他们完美地整合了资金、仓储、物流、信息资源,从而使货物能够发生最有效地自然流动,以流向它最该去的地方;

 

还有,这种模式的参与主体非常完美:一是实体经济;二是贸易商;三是机构投资者;四是散户。



 

由于广西糖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货月交易问题,它的远期交易也非常活跃,也就是无论远期交易怎么样?放出去的风筝终究能够收得回来,这样的交易才是成熟的交易。

 

这样的模式固然好,它能够成功复制到广西茧丝吗?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