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家专访

钱同源: 执守一生做丝绸

时间:2016-06-28 来源: 丝绸杂志

人物介绍:钱同源(1935—),丝绸技术和管理专家,《丝绸》杂志第二任主编。曾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浙江省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浙江省丝绸公司总工程师,退休后担任浙江华泰丝绸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丝绸行业管理和技术开发,曾主持制定浙江省丝绸科技发展“八五”、“九五”规划并组织实施,取得多项成果并积极推广,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丝绸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老虽已是81岁高龄与我们交谈时自带幽默的亲近感,并有极强的记忆力,提起往事总能一口报出一个年份来,让你不得不打心眼里喜欢以及敬重眼前这位老人。“谦逊”、“实干”身上无处不见的闪光点。细细交流,分明可以感受到钱老身上那一种对生活、对工作对丝绸的态度。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钱同源很小就与丝绸有着不解之缘。他回忆道:“我小时候在饮马井巷小学念书,那儿有个神庙,庙里面有个轩辕黄帝和嫘祖,经常会跑去那玩。我考上浙江省杭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且一生都在从事与丝绸关的事业估计他们的庇佑有关!”


若是要形容一下丝绸和钱老的关系,用相辅相成一词,想来是再恰当不过了。丝绸点缀了钱的一生,丝绸情结已在他心底扎根发芽,使其用一生将丝绸传播得越来越远


1972年,钱同源在浙江丝绸情报站工作时一心想恢复《丝绸》杂志,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他先办了《丝绸情报》,后改为《丝绸通讯》,终于在1974年正式复刊《丝绸》杂志并担任主编。当时《丝绸》杂志在全国的发行量有9000多份,全国影响力非常之大。交谈之中,钱老与我们分享了一则小故事当时上海有个丝织二厂的机修工,他的写作积极性很高,经常会给《丝绸》杂志投来稿件,但是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写作表达能力欠缺,致使他的稿子难以发表。有次钱老正好去上海出差,专门跑去丝织二厂找到了他,当面听讲述了那些技术革新的内容。最后钱老根据描述,以这位机修工的名义写了一篇文章最终在杂志上表。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得以发表,工人高兴坏了,这件事也大大提高了当时技术工人开展技术研究的积极性!”


钱同源的这份“有心”,在他的工作中处处得以体现。他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起的“老一辈实家”——无私、肯干、关心科学与教育。


“不说空话,多干实事。”一直是钱同源所坚持的工作理念。1977年,钱同源被任命为浙江省轻工业局(厅)局(长,分管纺织丝绸和科技教育有一次,湖州纺织机械厂要对新设计的复摇机进行设计审定,钱同源也去了。有人认为,这样具体的事情,何必一个副厅长亲自去参加?可他认为不然。“我是搞技术出身的,现在虽然担任领导,但我是分管科技教育的,还是应当去的。”在审查到新复摇机的干燥部分时,钱同源发现机器还是沿用原来的“用两根裸露的蒸汽管”作为干燥装置,针对此问题向厂里的同志提出改进想法,是不是可以在蒸汽管外周加装散热片,提高热利用率。而技术员认为加装了散热片,等于把蒸汽管的直径放大了,这样可能会碰到丝片,另外他们对装了散热片能提高多少热效率表示怀疑。“这不是新设计的吗,那你为什么不能把烘丝管往后移?”钱同源对此反问道。结果争执在会上没有下定论,厂里同志只是答应回去再考虑。后来他们厂派技术员去上海等地考察调研,最后一位技术员跑到厅里对钱同源说:钱厅长,我们去上海调研过了,您的发明方案是可行的。钱同源对他们说:“其实这并不是我的发明,这是一般物理学上的原理,只不过我们搞丝绸的人往往比较保守,守着老一代的技术不放,你既然是新设计,那么就应该打破成规,大胆改进。”


“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在竞争激烈,挤破脑袋往上升的年代,钱老却不为名利所动。1981年,钱同源提出省纺织工程学会要充实年轻骨干,增加新鲜血液。由于理事名额受限,钱同源便与一些老前辈商量,提出设名誉理事长和顾问的建议,安排老前辈分别担任名誉理事长和顾问,以此腾出名额吸收年轻人进会,改变会的年龄结构该建议得到了老一辈的大力支持。当时许多人提议由钱同源来当理事长,“哪有把老理事长请下来自己去当的道理?”以此为理由,钱同源坚持不干,并极力推举他的老师陈钟先生担任理事长。不仅如此,钱同源还以轻工业厅党组不必有两名成员担任副理事长为由,主动辞去副理事长职务,腾出位子让他人担任自己则宽慰大家一番“就算没有职务担任,我还是学会会员,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工作。”


善于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是钱同源根据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所得出的感悟。原来刚参加工作时,钱同源在厂里煮茧是跟着老技术员颜承昌工作,虽然自己在一些煮茧工艺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当时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手来说,当然只能听老技术员的。有一次,颜承昌生病了,又是做夜班,车间主任不放心,要做日班的同事陆桂生同钱同源一起做夜班,但被钱同源很有信心地、婉转地拒绝了。这个晚上钱同源按照自己设想的工艺,精心地掌握条件进行煮茧,煮出的茧受到缫丝车间的一致好评。车间主任来问煮茧工艺有没有什么变化,“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变化,一样的。其实心里很得意,因为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水平得到了家的认可。不仅如此,钱同源也对一直认为一个人只看一台煮茧机的做法抱有看法通过这次实践,不久便实现了一班一个人看两台煮茧机。这对于后来在领导岗位能放手让别人干,重视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钱同源又相继出任浙江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浙江华泰丝绸公司董事长,丝绸事业做得有声有色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的称号,获得“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的荣誉。2005年,忙碌了一辈子的钱老彻底退休终于渐渐空闲了下来。


说起退休生活的状态,钱老笑称“这两年参加学术活动比以前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打打太极拳,去超市购个物,去医院配个药,以及和夫人一起做做饭。”可见钱老是一个特别能将生活过出“滋味儿”的人。虽然钱老已逾80高龄,但仔细阅读每期的《丝绸》杂志仍是钱老每月的必修课,看到杂志发表了一个有意思的新技术或发现杂志出现了一些小错误等都会认真地发邮件或微信与编辑部沟通联系。


这便是执守一生做丝绸的态度!


本刊记者:赵文艳、李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