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家专访

蜀绣大师孟德芝携手高校打造“双创基地”

时间:2016-06-23 来源: 新华网



6月12日下午,成都文殊坊“梦苑蜀绣”,蜀绣大师孟德芝坐在二楼的工作室中,一边抓紧时间“练手”,一边指导几位绣娘创作。今年5月,孟德芝远赴巴黎参加了“蜀风墨韵·锦绣非遗”法国成都文化展,接下来又将分别到苏州、以色列参加相关文化活动,推广、展销蜀绣。

这是孟德芝从事蜀绣行当的第37个年头,今年55岁的她,1979年便在成都蜀绣厂开始了自己的绣工生涯。如今,她已是蜀绣界仅有的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

两度“绣进”人民大会堂

1979年,孟德芝因志愿填报失误而高考落榜,顶替退休的母亲进入成都蜀绣厂。外婆和母亲都是刺绣高手,孟德芝从小便耳濡目染,加之一门心思跟随蜀绣大师肖福兴苦练技艺,她很快就摸出了门道。第一幅作品,孟德芝就获得5元奖金。

“打基础,起码两年;达到中上水平,至少要五到十年。”孟德芝说,一幅好的蜀绣作品,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也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经验:从上万种颜色的丝线中配出最好的色彩效果,还要根据作品特点运用不同的针法。蜀绣皇冠上的明珠“双面异色异形绣”,更需要熟练掌握上百种针法。

在成都蜀绣厂,孟德芝潜心苦练技艺,1992年就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37年的从艺生涯中,孟德芝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单面绣、双面绣、异形绣和巨幅蜀绣作品,其中两度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经历尤其难得。

1980年,孟德芝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参与绣制大型双面绣《芙蓉鲤鱼》,作品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2012年,她又带领34名技艺娴熟的绣工,耗时109天,绣制了长7.5米、高3.4米的《秋色高原》。“每天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最忙的时候甚至昼夜赶工。”作品针脚齐平、丝线细密,色彩如油画一般鲜亮。《秋色高原》与苏绣《江南春早》、粤绣《夏日海风》、湘绣《北国冬雪》一道,作为四大名绣的新代表作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携手高校打造“双创基地”

2005年底,下岗的孟德芝租下一个小门面,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后来还成立了自己的蜀绣公司。做过服装生意、当过工会主席的孟德芝带领公司头一年便实现销售收入10多万元。

眼见公司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孟德芝也从“养家糊口”,转而开始思考蜀绣的传承发展。如今,她已经在成都文殊坊、黄忠社区、郫县团结镇和绵竹等地建起传承基地,“不收一分钱报名费,巴不得有人来学”。孟德芝先后招收了数百名学生,同时解决蜀绣传承和居家就业问题。在她门下,已经涌现出1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和8名“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

打开孟德芝的蜀绣公司网站,产品琳琅满目。孟德芝透露,“还可以根据绘画、摄影作品按需定制,让我们的蜀绣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非遗’对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它会为蜀绣带来更多关注,也可能让年轻人敬而远之。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得让古老的蜀绣时尚、前卫起来。”孟德芝准备与四川大学合作打造双创基地,吸纳年轻人的新鲜创意,帮助他们进行项目孵化,塑造全新的蜀绣品牌形象。 (向翔 记者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