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家专访

屠红燕:丝情画意清风里

时间:2016-01-18 来源: 万事利

她,

是眉梢眼角见清风明月,

举手投足间赏心悦目的古典美人,

像她汲汲一生为之努力的丝绸——丝绸之美在于它既柔软又坚韧,

看似平滑却充满质感,

可以朴实无华亦可高贵典雅。

屠红燕与李建华是浙商夫妇中著名的贤伉俪,在同一个公司上班的他们,分别是董事长和总裁,这样的职责分工让他们能彼此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且相得益彰。在妻子眼中的丈夫是“教授”,因为他研究丝绸文化上十年,富有创意和激情,在营销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创建上都很有见解。而在丈夫眼中的妻子则是这样的:她更多的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商人,所以理性层面的考虑更多,也更有执行力,最擅长抓产品细节。虽然工作如此互补,但他们在家里基本不谈工作,这是几乎24小时在一起的夫妻俩之间的默契。

 

通过磨砺、积累、突破、沉淀之后的美才是真实的、自我修为而来的永恒之美。这是一个羽化成蝶的过程,作为二代的屠红燕走过了这一过程。

 

“传承是条铺满荆棘的道路,从母亲手中接过企业的指挥棒,这个过程不只是母亲给女儿的财富和责任,也是两代企业家之间的使命与升华,它并不顺利。我们在经营管理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别,相互尊重和妥协是最重要的。在不断地沟通和妥协之后,两代企业家之间的磨合会朝一个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屠红燕表示。接手万事利之后,屠红燕推动家族企业从传统行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带领万事利不断在丝绸制作技术上进行创新,把丝绸做成艺术品,让断脉的文化在此交织延续。

2000年,万事利做了第一张丝绸报纸,之后又取得抗菌肽涂层仿真丝绸面料、绣花面料提花实现研究与产品开发、真丝热转移印花方法等多项国家专利,并自主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电脑印花技术。同时,万事利开发个性化的丝绸礼品:从定制的丝巾到织锦长卷《清明上河图》和丝绸版《孙子兵法》,不断推出堪称顶级的丝绸产品。

 

万事利丝绸最惊艳的亮相当属奥运“青花瓷”颁奖礼服,这样一套礼服,从设计、选料到刺绣、制作,一共需要花费125道严格工序。万事利历时数月寻遍苏州60岁以上“绣娘”来制作奥运礼服,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让屠红燕印象最深刻是有个78岁的老“绣娘”,她发着高烧,却仍然坚持吊着盐水做刺绣,才让这精美的手工礼服闪耀在世界面前。老“绣娘”做了一辈子刺绣,也希望自己的手艺得到世界的认可,这不只是手艺人的敬业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的情结。为了让珍贵的丝绸手艺不失传,万事利每年都在资助这些老绣娘老师傅继续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绣缂,并且着力培养一些潜在的小“绣娘”。

如今,万事利发展得风生水起,已经成为杭州丝绸的代表,他们收购了一家位于里昂有着120多年历史的丝绸企业,希望将丝绸做成真正的国际化的奢侈品。他们以民营企业自己的力量创建了中国民间第一家丝绸文化博物馆,收集了四大锦四大绣、缂丝、天鹅绒等珍贵的手工作品,一章一页的中国历史,被一针一线、挑纹变镊地织进了丝绸的经纬中,各色丝绸都在此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成为万事利文化中的一角秀色。

 

发扬与传承丝绸文化成为万事利的“道”,也是屠红燕作为一个企业家修为的升华。而商业,是她用来构建丝绸王国的经纬之“术”。屠红燕是这样阐述商业与文化的关系的:“文化与商业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式,但是它们并不冲突,反而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文化只有跟商业结合才更能显现出其价值,商业在文化的指引下,才会有灵魂、有追求。通过商业,文化才有载体,才能传承。现代企业必须让文化和商业水乳交融在一起,才会有更加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