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与政策信息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将更为稳健

时间:2016-04-19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6.7%的增速,两年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

    一季度的6.5%增速也低于去年全年的增速,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这意味着,中国人均收入增速正在放缓。考虑到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去产能以及清理僵尸企业会伴随着一些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会有部分群体的工资、财产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有所降低,并影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今年第一季度,诸多宏观指标开始逆转,尤其是货币投放力度加大。最终传递到人们的收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目前通过信用扩张而刺激基建与地产的做法,几乎同时也推动了房价与物价的上涨,也就是说,或许目前中国在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也承受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这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极为不利。

  我们从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也可以看出他们收入增速回落的趋势。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到2015年,对应的人均月收入为1340元、1417元、1690元、2049元、2290元、2609元、2864元、3072元,对应的增速分别为5.7%、19.2%、21%、11.8%、14%、9.8%、7.3%左右。从2009年开始,农民工收入出现大幅增长,2010年增幅最高,但到了2014年增速开始进入个位数,2015年进一步降低。这个增速的波动与刺激政策有关。

    
第一季度信用扩张主要用于基建和地产投资,这或许有利于过剩产能行业的工人增加收入,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建筑与基建就业岗位。但是,这些都是政策性因素所致,就像2009年农民工工资开始大幅增长后又增速放缓,目前的新一轮刺激政策体现在收入上的效应可能比较低,因为刺激政策的可持续性较低,空间不大,比如过剩产能行业可能会有去库存以及闲置产能复产,但不会改变行业性的过剩压力。再比如地产业去库存属于一次性透支,进入4月份交易量就开始大幅下滑。

    
因此,新一轮刺激对收入增长可能影响有限,而更能体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制造业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在持续下滑。统计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最低开局。

  居民可支配收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在下滑,可能会对未来的社零形成制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有所减弱。事实上,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消费增长,比如在2008年-2010年间投资率大幅上升,但同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率下降了5.11%、6.93%以及1.51%。

    3月末中国M2余额144.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M1余额4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4.7个和19.2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流动性非常宽裕,通胀压力很大。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以及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减少支出是最可能的选择。为了避免通胀预期恶化,并影响到人们的支出和消费,4月18日,新华社表示,“鉴于经济与金融市场出现的变化,未来几个月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一定程度的宽松,将比去年更加突出稳健”,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没有继续宽松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