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与丝绸有关的几个故事,你听过吗?

时间:2019-05-30 来源: 韩作雲

丝绸,一个古老的词,一种传统的布,一份缠绵的情。靠着丝绸,中国开辟出古世界最长的贸易之路,输出璀璨的文明,彰显强盛的国力。在丝绸织造、贸易、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可歌可泣,有的则让人抚掌大笑。下面,就是几则与丝绸有关的有趣故事。

嫘祖栽桑蚕吐丝  抽丝织作绣神奇

千封锦缎西霞路  万里行舟大海驰

绚丽丝绸云涌动  霓裳歌舞美仙姿

真丝彩缎文明史  灿烂辉煌世界知


- 壹 -

《陌上桑》——自尊自爱自强的秦罗敷

城南的一个乡下,阡陌纵横,有成片成片的桑林。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绿色的地毯,连绵不绝。春日阳光正好,把嫩嫩的桑叶照成透明状,绿得更艳。淡淡清香随着山风四处徜徉,有意无意间似在诱惑。矮处的桑叶被采得差不多了,桑林渐显空旷起来。旷野中,施施然走来一位让山水失色的女子。

1.jpg

她就是采桑女秦罗敷。罗敷擅长养蚕和采桑,为了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黑色丝绳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她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挂着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 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千娇百媚,楚楚动人。那种美,古朴素雅,自然毫无做作,低头采桑,浅笑盈盈,罗敷每一个动作都美妙无比,引人注目。

此时,远远地来了一辆用五匹马拉的车子,慢慢停下来不走了。原来车上的人看见了罗敷,被她的美丽吸引住了。

是一位大官,太守级别的。

“宁可共载不[fǒu]?”

2.jpg

人家是巴结都巴结不上呢。要是碰到另外的女子,早就屁癫屁癫地跟去了。哪怕是做小妾,也是吃香的喝辣的,远远胜过辛苦劳作的采桑女啊!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不亢不卑的婉拒,让这个自以为是的大官当场没戏。

聪明机智的罗敷,还一个劲地夸起夫君来。要对方断绝念头,不再纠缠。

3.jpg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lián]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她口中的丈夫,打扮奢华,身份高贵,相貌英俊,风度翩翩,是何等气派!十六七岁的年纪,嫁了那么个“高富帅”的大官,估计是罗敷杜撰出来的。否则,罗敷完全可以坐在家里当“官太太”,何必抛头露面来采桑呢?采桑这个活儿,毕竟不是如今的“农家乐”,轻松并快乐着。再说了,如果罗敷真有那么一个夫君,一个不足二十,一个已有四十,年龄悬殊不说,那个高官夫君可以放下身段,让“贵夫人”去从事农桑吗?而且,当面许多农人的面,展现其美貌,让人为之倾倒,他肯么?没病才怪!那么,罗敷是如何“创造”出这样一位丈夫呢?

后来有人猜想:罗敷是根据蚕的形象来创作改编的,蚕就是她丈夫的原型。

因为罗敷是一位养蚕姑娘。平时与蚕接触多,对蚕的形象、秉性了如指掌。蚕源自中国,身在东方;蚕是群养的,因蚕头似马头,蚕常高昂着头,姿势似马,有以马喻蚕之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似“骊驹”,称之为“蚁蚕”。吃了桑叶,约两天后身体就会变白似“白马”。蚕尾巴上有尖状突起,恰似马束起的尾巴;且蚕头也有黄斑点,因此以黄金喻之。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所谓鹿卢剑,就是剑身有一圈一圈绕成的样子,无疑指的就是蚕的身段。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则是暗指蚕的生长周期。蚕一生经历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这五个阶段,后四个阶段都是与原文相映照的。蚕的一生共40多天,故“专城居”就是蚕成茧之时。

成熟的蚕,白皙、轻柔,身上有小绒毛,从从容容迈着方步,慢悠悠地走着。同为养蚕人,邻居们都说“这个夫婿”是多么与众不同啊!如此看来,罗敷口中的夫君简直就是蚕的模样。以这个“夫君”吓退了那个“使君”,或许是罗敷灵机一动,信口开河臆想出来的。“以蚕为夫”的指代也说明了这位女子的智慧和勇敢。

法国作家席勒说过一句话,女人最大的魅力在于天性纯正。一个女人愈是赋有活泼的直觉,未受污染的感性,就愈有女性智慧的魅力。秦罗敷,就是这样一位形神兼美、智勇双全的绝代佳人。

- 贰 -

缘定一生 两厢厮守

此刻,桃花盛开,微风拂过,沁暖的香,熏了一季的等候。 都是红,满眼皆是。红双喜、红罗帐、红锦缎、红地毯……新娘缓缓地走下花轿,身姿婀娜,一步一摇,新郎胸戴大红花,一根红丝带牵着新娘的手,进洞房,掀起红盖头……十里红妆,如影相随。 两箱丝绸,夺人眼球。

不得不说的一个典故。江南一带大户人家,自古便有以香樟木箱作为女儿嫁妆的习俗。旧时,有一大户以桑蚕为业,一日喜获千金,其父在庭院种植一香樟,作为纪念。香樟入土生根,沐春风,饮秋露,冬去春来,枝丰叶茂,拔节铮铮。其女勤俭手巧,尤爱桑蚕。婷婷玉立之时,媒婆登门,为她择一良婿。眼看到了良辰吉日,父母召来木匠,以樟木为具,制作成二大奁具,内置蚕茧,作为嫁妆。出嫁之日,十里红妆,其中两大奁具最为瞩目,众人以为箱内是丝绸,说:两厢丝绸。 这吴侬软语特别好听,音拟“两厢厮守”,因而十里百传,竟相效仿。

4.jpg

如今想来,一个传统的婚礼是对婚姻最直白、最朴素的承诺,虽然凤冠霞帔、长袍马褂的爱情与西式礼服里的相爱是一样的,但总觉得在抬花轿、拜天地、入洞房的旧婚俗里,才有冥冥之中的天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愿意与我两厢厮守、白头皆老吗?一树香樟一树情。种下樟树,也种下了相思,所有的祈盼已经起程,所有的向往都写好了结局。那浅笑迷离里,便会开出思念的花来。剪一段柔软的时光,种植心香,你如灼的目光,缱绻。若相遇,便相爱,一旦相爱,便要天长地久。

不到天荒情不老。两厢厮守到白头。

执手度流年,如此便好。

- 叁 -

西方派遣间谍到中国,竟是为了。。。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东方天朝的丝绸来不了了。因为从公元519年开始,在位的梁武帝大手一挥,要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就先靠边站吧。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十之八九。船少,送出去的货也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可是,这件事犹如蝴蝶效应,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丝绸当时在欧洲是紧俏商品,大量的手工业倒闭,经济大萧条不说,还闹出误会来了:欧洲当时封闭,不晓得苏州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每年丝绸是从波斯倒手转卖过去的,现在货少,丝绸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这肯定是波斯人从中搞鬼。

偏偏此时东罗马的皇帝就是在西方大名鼎鼎的查士丁尼。按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他是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齐名的好战分子,没事还要找事,何况现在有人动了他的丝绸!

既然认定了是波斯人搞鬼,他就不客气了,先找波斯人谈判。

波斯人喊冤:苏州不给丝绸,关我什么事?这个锅我不背!

两国打得正欢的时候,苏州还比较太平。梁武帝终究只是个花架子,在长江边境张牙舞爪地准备了几年,所谓的“一统天下”却还是干打雷不下雨,几十万水师除了搞搞演习,基本上是光说不练。在光说不练的日子,苏州当然很幸福,虽然出口搞不成了,可那时候梁朝南进,大量百姓移民岭南,苏州的纺织品也就一股脑的转内销了。纺织技术的南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5.jpg

不过,欧洲人急得干瞪眼:丝绸纺织是中国的传统技术,梁朝法律规定,有擅自教外国人纺织技法者,一律要处死刑。不干瞪眼,还能怎么办?

公元545年,有两个特殊的人造访了苏州——两个印度和尚。

他们的姓名在史书上五花八门,只知是当时著名的大师。正好彼时在位的梁武帝也信佛,自然热情招待,可两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官,就提了一个要求:您让我们去苏州转转吧。

僧人嘛,自然是弘扬佛法。去苏州当然好,梁武帝大笔一挥,准了。可这两个人到了苏州,没事总喜欢遛弯,尤其喜欢往丝绸作坊跑。碰到纺织工匠,就东家长西家短的拉家常。就这么在苏州遛了几年弯。等到走的时候,两人一人拿了好几根竹竿,扛着和人们告别,说是回家给乡亲们瞧个新鲜。其实,竹竿里夹带着养蚕纺丝的秘密。

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外国人,在苏州传了几年教,接着回家当“海归”了,没什么新鲜的,可实际上不然。他俩到了印度,却并没有回家,而是转船继续向西。直到公元552年,他们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谜底才终于揭开:两个印度高僧,真实的身份是间谍,来苏州的目的,就是学习丝绸纺织技术!

原来,打仗打得吐血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吐完血后,总算立下了自力更生的志向。买不来丝绸,我自己造!不会造?可以学!中国太远没法去?没关系,敢去中国的,重金封赏。然后,就有了之前的一幕:苏州迎来了两个勇敢的印度人。

在西方的史学界,这两个印度人的苏州之旅,素来被看成一件大事。后来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两位印度人造访苏州,与之后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并称为“西方文明崛起的三件大事”。在当时看,意义同样非凡:学会了养蚕纺织的欧洲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纺织工业,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地区,乃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纺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