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影评

丝丝相传,文化不息

时间:2019-07-25 来源: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琚立夏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诗经以其独特的旋律与韵调告诉我们,桑蚕文化早已出现。有着泱泱五千年文化的华夏民族,始终将桑蚕记忆刻入骨血。上古有西陵氏之女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与抽丝编绢之术,并将此技艺传给了万千百姓,从此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揭开了序幕。代代相传的桑蚕文化史温柔了五千年光阴,亦扣动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弦。由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拍摄录制,国际丝绸联盟和杭州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支持拍摄的三集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绣江南》之《锦程东方》以其独特的视野与方式描述了中国丝绸的起源与传承史,并叙述了当下中国丝绸业与国际文化的碰撞交流历程,以及世界各地无数奋斗在丝绸发展传承之路上的平凡又温暖的丝绸人的故事,展现了当代丝绸业的无限魅力与锦绣前程。

微信图片_20190506094521.png

《锦程东方》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很好地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丝绸业的发展与传承故事,纪录片从浙江湖州的潞村开始,追随着摄像师的脚步我们可了解湖州农村养蚕习俗,凯喜雅集团在杭州淳安、云南德宏的丝绸产业发展,以及欧洲种桑养蚕历史、东南亚养蚕现状等。第二集《锦绣年华》中表现了中国旗袍文化的历程,讲述了新加坡娘惹文化,以及万事利集团在云锦织造技术、数码双面印花等丝绸传统与创新技术方面的追求。第三集《锦程之路》反映了达利集团对丝绸印染技术的不懈追求、中国丝绸博物馆对丝绸文化传承的突出贡献和国际丝绸联盟在世界丝绸产业“交流合作 携手发展”中的作为。纪录片的特色更多在于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丝绸这一方面,映射出丝绸人的家国、坚守等情怀以及他们在当代丝绸发展上的追求,同时讲述了不同地域的丝绸文化交流融合、携手共进的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190508110838.png

何为家国?有国才有家。为了让中国丝绸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中国丝绸的质量跟上产量,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费建明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句评价,让他心痛,更让他坚定了对丝绸质量进行改革的决心。他引领团队进行技术创新,不忘职责与初心,与意大利专家交流合作。几年后,终于在印染技术水平上创造了新成就。退休后的费建明一直执着于将国际丝绸联盟的秘书处设立在中国,在他看来,这一举措会更好地了解国际丝绸发展动态,也能促进中国丝绸走向卓越。纵然丝绸发展之路历经坎坷,但他仍旧坚持,拖着手术完尚未痊愈的身体到处奔波,为中国丝绸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557.png

自古以来,女子的一生似乎都与桑蚕丝织脱不了关系。对她们而言,养蚕种桑是能力的肯定,而丝织则为赡养家庭提供了经济来源。丝织在封建时代给了女子自食其力的机会,也让女子的功绩得到肯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丝织品寄托了女子对亲人最真挚的关爱,也在这简简单单的一针一线上为家庭裹上了温暖。《锦程东方》中讲述了当今社会丝织产业对妇女的影响,因为纺织工作,作为孤儿长大的索伊得以有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并让孩子接受教育。在中国与缅甸交界的山林里,大规模的女子可以在工厂里做她们擅长的缫丝抽茧工作,既发挥了个人能力也保障了生计。

微信图片_20190520140541.png

何为坚守?浙江湖州潞村里仍旧有那么一群老人,坚持采桑养蚕。尽管养蚕并无较高的利润,或许只是勉强维持生计,但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传统,是祖上传下的技艺,纵然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养蚕这一习俗并不会改变。杭州老城区的振兴祥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式服装店,从未因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改变过。它安静的门面显得与喧嚣的街道格格不入,或许有些冷清,而店主包文其早已习惯。当今社会很少有人愿意为一件服装等上几个月,像上个世纪那样门庭若市的景象也难以再现,但包文其仍相信中式文化具有生命力,不会被淘汰,他亦会一直坚守在他的店里,用他的双手,量出最合适的尺度,做出最舒适的服装。年老的瑞士夫妇常年居住在印尼,坚守着当地传统丝织品“宋卡”的传承工作,甚至用自己的退休金维持着这项入不敷出的工作,对他们而言,传统文化的坚守不分地域,因为值得,所以付出。

微信图片_20190508111709.png

何为追求?《锦程东方》中讲述了“经纶堂”的创新之路。负责人王鹏铖坚信当代化、艺术化的作品是对古老丝绸文明的一种回归,是新一代丝绸人创新的守望方式,这是年轻一代的尝试,亦是丝绸文明的进步。国际著名设计师郭培享誉时装界,她在丝绸面料上运用大量的中国元素,朵朵刺绣精妙绝伦,服装用料精细,织造考究。她的追求,让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国博物馆馆长赵丰,一直保持着对丝绸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由他创办的“神机妙算”织机展不仅仅展示了中国传统丝织行业的伟大历程,亦表达了他对复苏传统文化的重视。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织机展.jpg

《锦程东方》不仅展示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描述了不同地域丝绸文化的交流。为了提高技术,中国与意大利城市科莫长期建立友谊,进行印染技术的交流。意大利人米艾里继承父业,成为欧洲和中国丝绸原料贸易的重要缔结者。万事利集团在丝绸双面印花技术上积极创新,并将此技术传向国外,推动世界丝绸产业共同进步。

微信图片_20190508105637.png

《锦程东方》成功地将丝绸中的人文情怀一一展现,无论是奋发向上追求工艺的企业家、大胆创新不拘于时的年轻人还是世代坚守一心传承的手艺人们,都值得我们最真挚的尊敬。柔软的丝线将不同文明相连在一起,织出最绚丽的丝帛。如片中所言,丝绸发展的路上少不了坎坷,但只要全世界同心协力,交流互促,共同努力,丝绸文化终会在新时代中演绎出别样的精彩,亦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组织开展了《锦程东方》师生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评论文章127篇,经专家组层层评选,共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8名。所有获奖文章将陆续在世界丝绸网发布。其中,《丝丝相传,文化不息》一文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上一篇:锦绣之旅

下一篇:丝韵不寂 绸铃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