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一只“鎏金铜蚕”的自述

时间:2019-08-23 来源: 陕西日报

嗨,大家好!我是一只金光灿灿的“鎏金铜蚕”,来自享有秦巴明珠美誉的陕西安康。我身长5.6厘米,腹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全身首尾有9个腹节。

别看我身板小,我可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过名的哦!

2017年5月14日,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相传轩辕黄帝之妻嫘祖就是养蚕织丝第一人。她“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让蚕桑成为中国农耕社会里最亮丽的产业之一。蚕桑文化历史悠久,我就出生于兴桑养蚕盛行的西汉,已经2000多岁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被埋藏在地下,直到1984年12月20日,才被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民重新发现。那一天,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村民谭福全,利用农闲时间和妻儿在池河挖金沙,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和真蚕大小相当、呈昂首吐丝状的金蚕。这就是本蚕宝宝我了。

微信图片_20190823145238.jpg

之前人们只是从文献典籍中知道我的存在,但一直没有见过我的真身。当我一“现身”,整个县城就“炸了锅”,好多人都来到谭家湾村排着队一睹我的风采,甚至有人想花8000元将我据为己有,可是谭福全并没有答应。

据谭福全的遗孀付远香回忆,1985年9月23日,谭福全借了50元钱,坐火车把我送到了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让我从此免于流浪。经专家鉴定:我是西汉时期皇帝奖励地方蚕官或养蚕大户的奖品,大名叫“鎏金铜蚕”,是国家一级文物。

我的出土地安康早在西汉时期就是蚕桑丝绸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出口基地。许多颜色鲜艳、花纹各异、做工精致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子午古道运往长安,再由古丝绸之路送往中亚和西欧的国家。

据记载,这些丝绸传入西方后,被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穿在身上,受到民众的狂热追捧。从此,丝绸就成为人们争相入手的“时髦货”,穿丝绸也成为当地富家大户身份的象征。

时至今日,蚕桑依然是安康人心中的宝贝。安康市石泉县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石泉蚕丝”也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石泉的蚕桑不仅被制成了华服,还摇身变成蚕丝被、蚕丝枕、蚕公贡酒、蚕蛹美食、蚕蛹虫草等。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是目前陕西省唯一一家织绸生产企业,拥有缫丝、织绸、蚕丝被三条生产线。这个公司还以我的名字注册了“鎏金蚕”商标。如今,这个商标已经是陕西省著名商标了。

在这里,蚕宝宝的老朋友桑树也不甘落后,把自己打造成了系列产品:桑枝用来培养食用菌,桑葚做成了酒,桑园里养了鸡,就连蚕宝宝没吃完的桑叶也被加工成了桑叶茶。 同时,石泉县还以我的重新面世为招牌,着手打造金蚕小镇,推广以蚕桑、农耕、丝路文化等为内涵的金蚕文化。就连石泉县副县长王仁康也说:“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全县振兴。”

如今在安康市,古老的蚕桑产业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据统计,全市桑园面积目前已有40万亩,2018年养蚕发种20.4万余张、产茧8000余吨,农民养蚕收入2.8亿余元,养蚕丝绸纺织产业综合产值55亿元。有关我形象的文创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和我一样造型的摆件、挂件,印有我模样的水杯、抱枕等,随处可见。

你们瞧瞧,穿越千年光阴,我不仅见证了秦巴山区的历史,更见证了这里百姓近年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夸赞我是安康作为丝绸之路“丝绸”源头的重要证明,以此为契机形成的品牌效应,对助推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推动安康更快、更多、更深地融合“一带一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我就更加坚信:2000多年前,人们带着丝绸,跨越欧亚,打开了丝绸之路;今天,众多的蚕桑品牌必将乘着“一带一路”的风帆,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所以啊,我也希望,我们家乡的丝绸企业在不远的将来也能走向世界,最好能惊艳亮相国际各大时装周,让那些金发碧眼的帅哥靓女在款款的猫步中,展示具有浓浓中华风韵的丝绸时装。当然,如果能找我做代言人,我就最高兴不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