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岭南有国色 是处云纱缘

时间:2017-09-04 来源: 瞄一喵喵

  

  

  明媚薯莨色

   

  香云纱与莨纱绸:称谓不要太混淆

   

  香云纱,亦称莨纱,是岭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植物染整的特色面料,历史百余年。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到莨纱不能不提莨绸,老的广东人习惯并称为莨纱绸或者纱绸,二者同样采用晒莨工艺染整,因其坯布不同,成品适应不同季节。

   

  莨纱坯布采用扭眼通花的纱罗织造工艺织成,面料隐含规则的小提花,轻薄通透,其成品就是香云纱,传说中世上最凉爽的面料就是它了。

  

  宋庆龄先生的纱绸旗袍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它不但出现在宋庆龄、史良的身上,也出现在章诒和的笔下:一个炎热的下午,史良又来我家做客。这次,她穿的是用香云纱做的布拉吉(即连衣裙)。她走后,母亲把史良的这身衣服夸赞得不得了,对我说:自从新中国的电影、话剧,把香云纱的裤褂作为国民党特务的专业服以后,人们拿这世界上最凉快的衣料简直就没有办法了。你爸爸从香港带回的几件香云纱成衣,也只好在家休息的时候换上,成了业余装。看看人家史大姐(这一直是母亲对她的叫法),居然能做成布拉吉穿到司法部去。此后四十余载,我没见过第二个女人像史良这样地穿着。

   

  莨绸的坯布是较为密实的织物,以光泽绸缎和观感近似于棉的绢纺居多。晒莨之后的绸缎,丝滑垂坠光泽暗雅,是低调的奢华;而绢纺,则更为朴实文艺,仿佛做旧的棉麻,却多了一份幽幽古意。由于面料致密,莨绸并不适合高温盛夏,超过25摄氏度的天气就会感觉到闷热,但是也正因如此,莨绸反而在今天有了更宽广的舞台,除了盛夏季节让位于莨纱,四季之中,有三季都可以施施然出场,展现曼妙身段似水年华。

  

  茛绸

  所有纱绸无高下,只看你何时何地作何种需求。

   

  危机晒莨业:

  

  纱绸如练

   

  晒莨业是重体力劳动,又要求熟练和耐心,2015年,广东全境从事晒莨加工的工人不到200人。这其中,有经验的老师傅凤毛麟角。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莨纱在1975年已经基本停止生产,到80年代,莨纱绸彻底从公众视野消失。莨纱绸断代期间,工人都遣散回家务农,二十年多后,当他们重新回到晒莨场,即使当中最年轻的,也是到了50岁左右知天命的年龄。如今的广东,经济高度发达,做苦工的晒莨业回报并不高,根本无法吸引当地人。除了年轻时从事过晒莨的老师傅,传承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几乎没有。

  

  莨绸

  

  在广东的晒莨场,和50多岁的陈老板闲话家常,他说孩子们都有很好的工作,没有人对他的晒莨场感兴趣。经营者尚且如此,更遑论技术工人。如今到晒莨场务工的工人多来自不发达地区,由工头带领着,候鸟一样,有钱赚就来,没有就去别处打工。

   

  2000年前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大热,借着这股东风,晒莨场也逐渐多了起来,随后产品滞销,晒莨场倒闭,2015年十月,探访广东番禺的晒莨场之后,阿峰带我去吃当地的焖鸡,农场很大,草地平整,水面清净,焖鸡美味。阿峰告诉我,这只鸡生长的地方和我们脚下的土地,原本也是一片晒莨场......

   

  晒一块香云纱有多难:

  

  薯莨

  

  晒莨业是传统手工业,不是有标准化流程靠生产线来完成的生产工艺,所以他的难是辛劳染整的重体力劳动的难,也是手工业技艺传承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来处理某些环节的难。所以,懂得香云纱的人,会接受它偶尔的染色不均包括透莨,把这些当做手工产品的特色来接受。

   

  晒莨业的原材料除了坯布还有薯莨和河泥。薯莨,是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长在地下的茎块,形似芋头,外表呈紫黑色,内为棕红色。主要产于两广、湖南、浙江,以广东肇庆绿步、广西龙州一带品质为佳。块茎主要含有单宁物质。将薯莨块茎经粉碎榨取汁液用于晒莨。河泥是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无污染并含有丰富铁质的河道淤泥。

   

  晒莨场还有两个标配:晒地和河涌。晒地面积视晒莨场规模而定,表面平坦,以泥垫底,铺上细砂,种植草皮。草种要用当地俗称爬地老鼠的本土草种,爬地老鼠结实耐用,绸疋放在草皮上晒莨时,既可以使绸疋保持清洁,又可以使绸疋在高温曝晒下有一定湿度,便于充分吸收薯莨水,达到成品柔润亮泽的效果。而流速平缓的的河涌,除了沉积在河底用于晒莨的淤泥,干净的水源也是纱绸洗水的必要条件。

  

  晒莨河涌

  

  能够晒莨的日子并不多。通常从每年的4月初开始至10月底为一年的晒莨季节。这期间,农历小暑开始到立秋之前,因为温度太高,容易将纱绸脆化而无法开工。余下的日子,如果没有连续的晴天,也不能开工晒莨。广东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水量丰沛,能够晒莨的时间就是4月到10月里,去除极端高温日子的晴好天气。

   

  整个晒莨工艺流程十分繁复,全部用手工操作完成。

   

  晒莨的主要工艺流程:绸缎准备浸莨水1洒莨水6封莨水6煮绸1封莨水12煮绸1封莨水1卷绸过河泥水洗封莨水1摊雾卷绸检整码尺成品入库。

  

  莨绸

  浸洒封煮水洗等各个过程操作十分繁复,每经一次都要平摊在草地上晒干。广东的夏天,热情如火,我站在晒莨场阴凉的地方汗如雨下,晒莨工人和师傅一遍遍浸莨水、摊布匹、收竹竿.....体力消耗之大,堪比健身运动的高强度有氧,所以在晒莨场,茶水、绿豆汤、稀饭、腌菜.....常备,饿了就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又因为是重体力劳动,不能吃得过饱。晒莨的工人,天天进行高强度的劳作,各个精干。

   

  晒莨过程的流水账:

   

  (晒莨过程由冼达峰整理提供)

   

  绸缎准备:

   

  纱绸进厂后要开剪成20米左右一段,每段绸疋两头缝制棉织品的穿棒套,便于操作时穿入竹竿,拉动绸疋。

   

  浸莨水:

   

  把已准备好的白胚纱绸放入浸莨水槽中,用最浓的薯莨水(头过水”)浸过绸面,并不断用手翻动,使白胚浸透吸匀薯莨水,需时半天。(把磨碎的薯莨放于竹箩内浸于第一个槽中得到的汁液称头过水,之后再把竹箩内的薯莨碎浸入第二槽中得到的汁液称两过水”,依次为三过水四过水”(又称渣水),浸出的薯莨水经过过滤后放入木桶内备用。)

   

  晒莨:取出浸槽中的绸匹,自然脱水后,置于草地上,正面向上平摊,使绸疋平挺,不致卷边,曝晒至干。

   

  洒莨水6次:绸疋晒干后,两过水盛入洒桶,洒到绸疋上,并即时用葵叶扫把将绸面上的汁液涂扫均匀晒干,重复6次。

  

  晒莨

  

  封莨水6次:经过6次洒莨水的纱绸已渐成淡棕色。为使薯莨汁液渗透到织物的每一个交织点,需要把纱绸收起来后,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三过水的薯莨水浸透绸疋1小时,再放到晒地曝晒。如是重复6次。

   

  煮绸:为使绸疋吸收薯莨水均匀,防止织眼堵塞,将已封过水的绸疋置于铜锅中,用三过水在水温约45℃50℃时煮绸45分钟,并不断用手工翻动,务使煮得匀透,再自然脱水、晒干。

   

  封莨水12次:把纱绸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四过水的薯莨水浸透绸疋1小时,再放到晒地曝晒。如是重复12次。

   

  煮绸:将已封过水的绸疋置于铜锅中用四过水在水温约45℃50℃时煮绸45分钟,并不断用手工翻动,再自然脱水、晒干。

   

  封莨水一次:把纱绸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四过水的薯莨水浸透绸疋1小时,再放到晒地曝晒一次后将绸疋卷成筒状。

   

  过河泥:过河泥(俗称过乌”),此工序是晒莨的关键,需在日出前进行,首先将河泥均匀搅拌成糊状,将纱绸正面向上平摊于洁净的水泥地面上,用棕扫平涂河泥于绸面,使河泥成一薄层敷于纱绸表面,涂匀后将绸疋按中轴线轻轻对折,再由操作人员出力,均匀而平稳地将绸疋抬到草地上平摊半小时,保证河泥和薯莨充分接触起化学反应变乌。

  

  洗水

  

  洗水:过乌后的绸疋,抬到晒地附近的河涌码头水洗,洗涤时将纱绸从幅宽方向向上下提动,务使绸面清洁滑爽而不留泥污,此时天已放亮,再将绸疋放在草地上以清晨微弱的阳光晒干。

   

  封莨:最后一次封莨水1小时,目的是使绸面更有光泽,吸色更匀。封莨水后再平摊于草地上晒干.

   

  摊雾:在连续2030个小时曝晒后的莨纱绸,虽然已充分吸收了薯莨液汁,但绸疋手感较硬。因此,要将绸疋在傍晚6时后,再平摊在草地上,此时,日已西沉,绸疋吸收草身的水份而软化。这一过程约40分钟,叫做摊雾。晒莨过程到此已全部完成。整个过程大约需时五天左右。

  

  莨绸

  

  目前的晒莨工艺是由有经验的师傅历代传承,洒、封、煮过程中所用薯莨水的浓度完全靠人的经验来掌握,并视绸面色泽的深浅而调整。莨与水的比例没有固定量值;而晒、封莨水的次数亦不能作绝对定论,也由人的经验因天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题外话:

   

  对得起传承二字,无愧于匠人之名。

   

  晒一匹香云纱有多难?再难,有心人也从几近湮灭的历史中找到并复原了它原来的样子,如此说,难也不难;但是,莨纱回归公众视野六年间,纱绸仍然混淆不分,官方的非遗传承人公然对着电视镜头说:绫罗绸缎,绫和罗是不能用于晒莨的,因为太薄。那这纱罗织造工艺的坯布染整的莨纱又是什么呢?莨纱不得正名。如此说,晒一匹香云纱又是难上加难。

  

  

  民间收藏家李海源收藏的清末至民国的香云纱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