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蚕丝纺织品的出现

时间:2015-12-01 来源: 科普中国

  2015年初,由成龙主演的古装动作电影《天将雄师》全球震撼上映。影片讲述了一段西汉大将和罗马军团共同保护“丝绸之路”和平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商品向西运输的一条主要途径,上起两汉,下至清朝末期,跨度长达2000年。在众多的交易商品中,这条贸易之路单以“丝绸”命名,可见古代中国在丝绸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关于丝绸的诞生也不得不追溯到更久远的时期。

  远古时代,人们穿着十分简陋,把树叶串连起来或者把兽皮晾干后披在身上。但是串连起来的树叶,不仅御寒性不好,而且稍微一动便纷纷散落;兽皮的御寒性虽好,也很耐用,但是它又重又硬,穿在身上很不自在。尤其是夏天,浑身淌汗,又热又闷,使人难以忍受。  

  后来,人们发现了麻类植物。这些植物外面的皮层可以剥下来撕成细条,然后加工成麻线,再编织成一块块麻布,做成衣服,比穿树叶或兽皮要舒适得多。麻布制作的衣服,虽然轻便、透气,也耐穿,可是毕竟很粗糙,质地不柔软,穿着很不舒服。

  在长年累月的生活和劳作中,中国逐渐出现了利用蚕丝制做的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丝绸。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

  蚕丝纺织品从蚕的养殖到成品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经过缫丝,抽丝,织造,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然后纺线,而后织布,做成衣物。

  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在无意间发明了用沸水煮茧抽蚕丝的方法,并学习蜘蛛结网,把抽出的丝挂到树枝上,横编竖编,编的稀了织成网,编的密了织成布。嫘祖发明并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 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抽丝、织绸了。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据考古学家和昆虫学家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距今约5600到6000年仰韶时期,这就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而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丝织品是浙江湖州钱山漾和河南荥阳青台村发现的丝绸残片,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有绢、纱、罗、绮、锦等。其中,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韩国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公元前500年到前300年,西域和田河流域与印度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蚕丝纺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地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建立了通往中东和欧洲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蚕桑养殖技术也逐渐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其他国家。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时期就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直到现在,中国的丝绸仍然以其高质量而闻名于世,也带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现如今,蚕丝纺织品的应用已经遍布各行各业,从服饰、养生、到生活纺织用品、甚至美容行业。蚕丝的用途已经被深入开发,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不仅铭刻着民族的繁荣发展历程,更在当代社会造福着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