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评论

2016-2017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报告

时间:2017-10-23 来源: 世界丝绸网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钱有清

  (二○一七年十月二十日)

   

  金秋十月,我们相聚在中国杭州,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与世界丝绸业未来发展相关话题。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丝绸协会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下面我为大家报告中国茧丝绸业发展情况,供各位丝绸同仁参考。

  一、2016-2017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基本情况

  (一)蚕茧生产基本稳定

  据国家茧丝办统计:2016年全国桑园面积共计1189.51万亩,同比减少3.4%;发种量1548.13万张,同比下降1.8%;蚕茧产量62.04万吨,同比下降1.2%;蚕茧收购均价38.35/公斤,同比增长12.9%。近五年来蚕茧产量虽有回落,但仍然维持在60万吨以上(见图1)。

   

  1 2006-2016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从主要省市蚕茧生产情况来看:2016年,广西蚕茧产量29.95万吨,同比增长4.5%,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8%(见图2);四川、广东两省蚕茧产量略有增长,但云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重庆、陕西、江西等9个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江苏、浙江、陕西、江西等省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5.7%21.2%12.5%13.7%

  2 2016年各省市蚕茧产量占比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各地蚕茧产量基本持平,但蚕茧收购价格普遍维持在50元/公斤及以上,创历年来收购价格新高。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1、主要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其中生丝产量15.84万吨,较2015年增长0.51%(注:本年度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量减少,故总产量数据小);绸缎产量6.68亿米,较2015年增长5.82%;蚕丝被产量2074万条,较2015年下降14.62%。近五年丝产量基本保持小幅增长趋势(见图3)。

  图3 2011-2016年全国生丝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2017年1-7月,全国生丝产量8.53万吨,较2016年同期增长3.09%;绸缎产量3.75亿米,较2016年同期增长1.33%;蚕丝被产量1101万条,较2016年同期下降1.58%。预计全年生丝和绸缎产量略有增长。

  2工业经济增速逐步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注:不含丝绸服装及制品企业,下同)主营业务收入1273.91亿元,同比增长4.48%;利润69.47亿元,同比增长4.59%

  2017年1-7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2.77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9.71%;利润35.66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9.58%。主营业务和利润增速均高于2016年底水平,显示出行业景气度正在逐步回升(见图4、图5)。

  图4 2011-2017年丝绸行业主营业务增速情况(同比%

  

  图5 2011-2017年丝绸行业利润增速情况(同比%

  

   

  (三)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29.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69%连续三年下降。2017年1-7月,全国真丝绸商品金额24.9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78.88%。其中,蚕丝类商品出口金额3.03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2.09%;绸缎类商品出口金额3.57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下降8.33%;真丝绸服装出口金额18.3亿美元,较 2016年同期增长159.26%。真丝绸服装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成为今年行业出口最大的亮点。预计2017年下半年国内丝绸外贸出口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图6 2016年7月-2017年7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情况(万美元)

   

   

   

  

  (四)茧丝价格创历史新高

  自2016年初以来,受国际和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拉动,茧丝价格一路震荡走高。截至2017年9月底,干茧和生丝价格分别达到11.36万元/吨和46.89万元/吨,较2016年初分别下上涨40.05%和60.53%,再创历史新高(见图7、图8)。

  图7 2016年1月-2017年9月干茧价格走势图

  (价格:万元/吨)

   

  图8 2016年1月-2017年9月3A级生丝价格走势

  (价格:万元/吨)

  

   

  注:以上价格数据来自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二、当前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综合国际和国内形势看,当前中国茧丝绸行业改革创新任务依然艰巨,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国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带来的是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成为支撑我国丝绸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带来的机遇。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个性化定制、移动端快捷支付、共享经济、绿色消费日趋成为市场消费时尚,有利于推动传统丝绸生产技术设备及营销模式的全面改造和升级。

  三是全球丝绸产业链分工带来的机遇。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茧丝绸产业基础扎实,丝绸消费习惯由来已久,未来在茧丝绸原料生产、丝绸装备研发制造、丝绸产品创意设计等方面,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四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密切,未来国内外丝绸贸易增长的潜力巨大,也将为国内丝绸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新的商机。

  (二)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东桑西移”随之带来的是“东丝西移”、“东绸西移”,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变化,必然促使产业组织和上下游供应链整合加剧。

  二是产品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最大出口国,向世界最大的丝绸终端商品生产和出口国转变。如何优化产品结构,以丝绸服装终端产品为突破口,有效打开丝绸行业生存空间,是关系到整个行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三是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整个国内丝绸销售市场格局已由过去单一出口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如何做好国内和国外两篇文章,是国内丝绸传统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四是多种纤维竞争带来的挑战。随着世界纺织科技的进步,使得蚕丝等天然纤维不断受到其他多种低价合成纤维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发挥蚕丝纤维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物尽其用,是提高丝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力促中国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中国茧丝绸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培育新优势、创造新动能,力促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的作为。

  1、“创新”——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重点针对行业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蚕茧收烘设备、智能化缫丝设备、生丝电子检测、生丝短流程加工等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探索以“机器换人”来化解行业劳动力密集、用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根本性问题;加大新型数码印花、染化料自动配送、在线监控检测、功能性后整理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推动新型丝绸智慧工厂建设。加大丝绸新产品研发设计投入,加快复合型、差异化、功能性新型丝绸纤维和含丝纺织产品开发,促进传统丝绸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装饰、保健、产业用等衍生新产品,拓宽丝绸产品应用领域,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

  2、“协调”——调结构、促升级、夯基础。继续调整优化产业和区域结构,构建东中西各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东部地区,继续发挥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丝绸服装、服饰、家纺等终端产品,引领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在中西部地区,继续巩固提升优质蚕桑基地,探索建立缫丝、织绸、印染等配套产业链,保障基础原料供应,促进茧丝绸生产向优势区域和企业集中,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精准扶贫、土地流转等政策,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家庭农场、蚕农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夯实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3、“绿色”——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生态保护。加快推广缫丝废水零排放、印染废水热能回用、新型数码印花、电子织造等先进节能减排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快茧丝绸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加大在食品、医疗、保健、生物工程等领域产业化的开发力度,建立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高行业综合效益。积极探索在沙漠化、石漠化、荒漠化等环境恶劣地区扩大桑树栽植范围,充分发挥桑树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的生态保护作用。

  4、“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增合作。鼓励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方向,广泛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合作园区建设。支持优势企业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品牌及营销网络,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壮大企业规模,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实力。鼓励进口国内紧缺的关键装备、技术、服务及人才,注重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积极参与组织国际丝绸交流活动与民间往来,履行丝绸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深化各国之间的经贸互动与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5、“共享”——非遗保护、文化传承、互联互通。加强对蚕桑丝绸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蜀锦、宋锦、云锦、缂丝、刺绣、莨绸等传统丝绸技艺的保护,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丝绸博物馆、丝绸特色小镇、蚕桑旅游休闲科普基地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丝绸文化。引导企业将丝绸文化元素和市场需求有机融合,不断提高丝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积极融入互联网经济,推进无店铺零售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多种新型体验式消费渠道模式。加强茧丝绸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规范和建设,促进国内茧丝绸生产、贸易、价格等信息资源与国际丝绸业界全面互联互通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