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评论

在纺织行业我遇到了13年以来最大的一个坎”——一位纺机老板的肺腑之言

时间:2015-12-28 来源: 中国绸都网

    2015年,纺织市场正式从“黄金时代”进入“慢时代”。不仅是原料方面,面料市场亦是如此,产业链像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疲态层层传导。市场承受着库存、利润和资金等“不可承受之殇”,散单屡见不鲜,订单利润稀释。


  “市场坏消息居多,这一次大家真没有信心”。回顾即将过去2015年,一位纺机老板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必佳乐(苏州)总经理 刘明】

现实有点痛!

  今年企业形势都差不多,6月份之前我们比去年同期上升30%,7月就开始断崖式下降,每个月降低5~8个百分点,11月底比去年同期增长2%,12月已经过了一半,实现去年目标难度很大。如果只看我们下半年的情况,今年可能是我2003年加入必佳乐以来的13个年头里倒数第二低的,形势严峻。

 

  2008年的时候咱们开会再鼓劲,两个月以后,经济好转。2009年经济恢复很快,但是今年的形势不太一样。根据我们和客户的了解发现:

第一、 大家真的没有信心

  我今年见了很多客户,也见了很多他们的客户,发现三个环节信心都不足。因为我们是纺织行业的上游环节,我们的客户是中间环节,直接卖给服装厂的是少数,我们客户对市场了解也存在后知后觉的现象,对市场的把握未必比我们好。

 

  不知道未来的三个月到五个月是种什么情况,现在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谁出事谁跑路,谁压库存严重,这个消息负面居多,有些老板欠银行钱,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因为欠款较多,种种乱象造成了我们客户的经营秩序发生了变化。

第二、 欠款严重

  我们客户中以前加工费、卖布的,原来应收账款是4~5个月收回,现在是8个月,有些贸易公司是8~12个月收到服装厂欠款,但是现在起步就是12个月,这个现象非常严重。

 

  同时,通过我们客户的客户还发现,由于电商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厂家跟着消费者走的这种思维根深蒂固,也是身不由己,比如说在某个地区针织面料突然暴涨,他们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机织订单大幅度减少,所以造成这家贸易公司遇到很大困境——据那老板讲,业务额下降了80%,连锁反应造成的结果就是,去年买的本来可以收回的钱也收不回来了,因为他不从你这买了,所以去年卖的货今年该收的钱还在推迟。

第三、 银行害人不浅

  好的时候借钱,坏的时候收贷,所以新的贷款别指望,和我们合作的银行15个月内没有做一单生意。而且中部省份联名发“慎贷行业”,纺织行业就在其中。原来的贷款最多只能保持原来的金额,很多情况是保持不了的,所以造成客户在谈判的时候,很容易谈成的项目在拿机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说是12月31号拿,甚至到2~3月都批不下来,原来接到的订单都无法生产,只能拿到别的地方生产,原来的利润也没有了。

第四、 欧元贬值压缩市场空间

  我们公司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中国,从2008年之后,欧洲卖到中国的剑杆织机从来没有苏州生产得多,今年就反过来了,但是上半年欧洲工厂的销售并不好,销售都没有到苏州的一半,下半年增长很快,比利时从9月1日到12月31日,有1000台机器待发,压力很大。在最近的米兰ITMA展上,拿到的订单数创造了新的成绩。

 

  空间被压缩,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原来比利时的喷气织机高高在上,可以卖到40~45万,现在日本设备砍到含税22万,原来国内一些做喷气织机有名的企业价格肯定也要下降,生存空间被压缩,未来1~2年可能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出路在哪?我们自己的想法是:

 

  第一、 坚定信心。

  咱们都做织机,不做这个做什么?在这个经济环境下,做别的行业也未必能做好。我们自己也是,多少年来,我们都能远远超过比利时卖到中国来的机器,短短半年大翻盘,我们也只能熬着。

 

  第二、 多了解客户需求。

  我觉得在纺织行业遇到了13年来最大的一个坎,今后十年可能有一个翻天覆地变化:


  变化一,转移:一些低端产品肯定不会在中国生产了,适合这些产品的设备再努力意义也不大。

 

  变化二,电商的冲击造成了终端消费者与生产厂家的密切沟通,造成了产品的多样性、交货的及时性、价格的敏感性,原来都是我们各自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后这件衣服卖多少钱我们都不关心,现在相反了,电商、大数据完全能够了解这个环节谁可以赚多少钱,这对我们设备制造商绝对是个挑战。原来一个品种在一台机器上织一年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今后,每台机器每天织不同品种的情况肯定会增加,产品多样性很是不同。

变化三,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本质的变化:以前是客户选择机器,你保证质量交给我,保修就可以,其他和我们织机厂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现在客户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加,心情就不是很好,机器出了问题就不会宽容。现在客户的经营水平提高了,对于管理有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能否反映到我们的生产上、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怎样增加服务成分?

 

  原来客户遇到困难我们不置可否,现在要思考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增加产品的服务成分可能是一个趋势。

前景如何?

  现在前途很迷茫,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我们要控制风险,理论上来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现在国家债务比例是相当低的,可能要用财政基金让地方政府支持有前途的行业,对老企业也不强硬淘汰,但如果缺少财政支持很可能就被淘汰。

 

  对于整个经济前景,应该相信,政府虽然没有碰到这么多经济下滑,处理问题也值得商榷,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