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家专访

Zegna:四台纺机开启的百年家业

时间:2015-08-26 来源: 家族企业杂志

  1910年,18岁的艾迈尼基尔多·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在家乡特里维略(Trivero)子承父业,用父亲的四台纺机创立了一间纺织作坊(Lanificio Zegna)。他想要创一个布料品牌,还想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在当年意大利北部这个贫穷又偏远的小镇,镇上的人不知道该用“疯了”还是“白日做梦”来形容他,反正不是“脚踏实地”。

  但没过一二十年,镇子上大部分人都成了杰尼亚家纺织厂的工人,因为这家工厂生意兴隆,生产意大利最优质的羊毛布料。现在,经过四代人的悉心打造,杰尼亚在一百余年间从纺织布料延伸到男装配饰,又主攻零售业。现在,杰尼亚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全球逾500家专卖店,从僻静小镇纺织工坊变身为全球最大的男装高端市场品牌。在意大利,能在男装领域打通全产业链的,仅此一家。

  直到今日,这样一个大家业依然牢牢掌握在杰尼亚家族手中,每一代人都在开疆拓土的同时用心栽培下一代,确保家业长青。现任的CEO是创始人艾迈尼基尔多·杰尼亚的孙子,为了和创始人区分开,大家也叫他基尔多(Gildo)。在研究杰尼亚的案例时,个人感觉这家意大利服装纺织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走过一百余年,血脉依然纯正,生意越做越火,与他们不断创新产品,拓展业务维度有关,换而言之,杰尼亚家族每一代人都能“打江山”,而不是吃老本,是其中的关键。

  第一代:做全世界最精美的布料

尽管艾迈尼基尔多的小工坊只有4台纺织机,但他立志要生产“全世界最精美的布料”,为此不惜漂洋过海四处搜寻优质的自然纤维制品,从蒙古到南非,再到澳大利亚,找到以后就直接进口并用于纺织。他本人也是一个布料设计师,对布料的内在结构以及原材料十分了解。他是第一个决定要从澳大利亚购买超细美利奴羊毛(superfine merino wool)的意大利商人。为了改善工艺,还采用了英国当时的新机器,这才出产了一种重量轻且质地优良的新型布料。至今,杰尼亚都还是澳大利亚超细美利奴羊毛的最大买家之一。

  艾迈尼基尔多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新布料,命名为“杰尼亚(Zegna)”。新布料很受当时裁缝们欢迎,到1924年底,这个由4台纺机起家的纺织厂有了420名工人,60台纺织机。艾迈尼基尔多在1938年就把布料推销到美国市场。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告”这个词才刚刚出现,杰尼亚就成为第一家在意大利火车上做广告的企业。 1945年,杰尼亚的布料进入超过40个国家。二战时,这些昂贵布料经受了真正的考验:因为物资匮乏,很多家庭买不起新衣服或者新布料,但用杰尼亚的布料做的西装,裁缝可以把布料拆出来,翻一个边,又变成一件新衣服。1947年的杰尼亚雇佣员工已经超过千名。

  老艾玛尼基尔多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尔多(Aldo)、小儿子安吉鲁(Angelo)。阿尔多和安吉鲁少年时期就开始边学习边开始在工厂工作,很快就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公司的经商秘籍。1944年,老艾迈尼基尔多把纺织厂更名,由他和阿尔多作为合伙人,第二年安吉鲁也成为纺织厂合伙人。1966年,老艾迈尼基尔多去世,阿尔多和安吉鲁正式接管杰尼亚,两个家庭股权均分。这两位杰尼亚第二代掌门人没让父亲失望,他们把家族生意从布料生产拓展到男性高级成衣,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兄弟俩一起工作超过50年,直到阿尔多去世。

  现在集团的荣誉主席是安吉鲁,老艾迈尼基尔多的小儿子,他这样评价父亲的作为:“我看到有四种力量贯穿于我父亲的一生。首先,他生在一个正确的环境来创立他的企业版图:当时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公司拥挤在一个小镇子里相互竞争。其次,他有击退他的英国竞争者的意志,而且意志坚决;第三个动力是他的思想开放,特别是关系到地区的社会福利,以及再分配对于工人们的价值时;最后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他当时就明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必须要保护资源。在‘生态学家’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时,他就已经是这样的一个人了。”第二代牵头:打造纯正时尚王国

 杰尼亚布料在最初几十年主要客户就是裁缝们,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盛行了百年的行当受到工业化大生产和零售业崛起的挤压,越来越不景气。杰尼亚家开始寻找新出路,方向就是男装高级成衣领域。上图是安吉鲁(左)与阿尔多出席杰尼亚在巴黎的第一家精品店的开幕仪式。

  1973年,杰尼亚在西班牙建成了意大利以外第一家工厂,这还是生产线第一次走出意大利。1977年,他们又在瑞士开出生产基地。这些男性服饰虽然不是100%纯手工高级定制,但也算高档奢侈服饰。为了能够体现出杰尼亚家高级成衣的特色,一些关键部位,例如肩膀,领口或者袖口,都还是人工处理。再以后才开始有更多的产品推出,例如领带、针织品。他们逐步将产品种类多元化,直到男装高档体育服饰和定制男装(made-to-measure)服务。

  完成了从布料到高级成衣的转型,杰尼亚的下一步是主攻零售领域。1991年,杰尼亚在中国开出第一家独资专卖店,他们相信中国有潜力成为一个主要市场。事实证明当时判断准确,现在大中华区的确是杰尼亚最大的一块市场。到2000年时,杰尼亚全球开出380个销售点,并全资拥有其中的135个。

  在这期间,老艾迈尼基尔多的两个儿子阿尔多(Aldo)和安吉鲁(Angelo),以及六个参与家族事务的孙子都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领头的是阿尔多的儿子帕罗(Paolo)和安吉鲁的儿子基尔多(Gildo)。这表兄俩都有商科背景,对于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很有一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俩很成功地把生产周期从漫长的8个月削减到4个月,千禧年前,又从4个月缩短到2个月。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生产高级成衣之后,杰尼亚家的布料生意也还一直不错,是Tom Ford和Gucci等诸多男装大牌的供货商,从伦敦萨维尔街到巴黎和米兰的各大秀场随处可见杰尼亚布料,布料一项年产量超过两百万米,可以贡献集团10%的销售额,这就是一亿欧元。当然,几十年的转型下来,零售已经成为大头,占销售额78%。

  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共同努力下,杰尼亚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垂直业务融合。他们推出了高级成衣和定制系列,产品也开始全球化的生产和分销。巴黎和米兰的品牌专卖店,都是到了杰尼亚家族的第三代手中才开始实现的。美国更是杰尼亚一直以来的一个销售重镇,在克林顿性丑闻中,媒体发现莱温斯基曾经送给克林顿的一个礼物是杰尼亚的领带,杰尼亚一度名声大噪。

  第三代为主:全球扩张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帕罗、安吉鲁、安娜和基尔多,帕罗、基尔多、安娜已经成为第三代接班人中的中流砥柱。

  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杰尼亚的转型和快速的全球扩张,作为第三代的领头人之一,现任集团CEO的基尔多(Gildo)先是在伦敦大学拿到经济学学士学位,继而就在哈佛商学院就读了一年。毕业之后,基尔多首先涉足的行业便是零售业,在美国商业奇才马文·特劳布(Marvin Traub)所执掌的纽约高档百货Bloomingdales体育服饰部门做助理买手。1982年,基尔多被任命为纽约市场分部总经理,直到1989年开始领衔当时快速发展的零售业务。现年已经59岁的基尔多活力十足,四处旅行,经常是在山里,甚至是滑雪的时候得到经营方面的灵感。

  也是在1989年,基尔多的表弟帕罗被任命为体育项目总监。1998年,在帕罗的父亲阿尔多退休之后,帕罗和基尔多被任命为联名CEO。帕罗更多负责上游生产,基尔多则是整体垂直业务运作。到2006年,作为集团主席的安吉鲁,也就是基尔多的父亲正式宣布担任集团荣誉主席,而把主席的位置让位给侄子帕罗,自己的儿子基尔多则担任CEO一职。

  除了分为主席和CEO的帕罗和基尔多,基尔多的妹妹安娜·杰尼亚(Anna)现在担任视觉总监以及杰尼亚基金会(Fondazione Zegna)主席;在杰尼亚的第三代管理层中,58岁的安娜的地位十分特殊,她统筹所有的杰尼亚图片影像管理,以及全球公共关系。无论是杰尼亚的店面布局还是橱窗展示,都需要安娜的许可。在加盟家族企业之前,安娜也是先在英国就读广告专业,毕业后又在范思哲的公共关系办公室工作了两年。

  对于择选接班人的原则,基尔多解释说,杰尼亚家要求把第四代族员各个培养成世界公民。他要求每一个人都有大学学历,说英语,在自家公司以外工作至少3年。这仅是进入家族企业工作的门槛而已。其实,抛去上述这些,基尔多认为一个乐观的态度至关重要,也是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他认为,一个运营良好的公司,应该是由“领头人”指引方向,而不是一个“委员会”。在公司经营的方针制定中,帕罗和基尔多或许有意见不同,但表兄俩有一点是观点高度一致的,即杰尼亚不会上市。现任杰尼亚集团主席帕罗对自家公司最引以自豪的有两点:首先,杰尼亚这个品牌走过了一百年风雨,其次,现在依然家族所有。企业的价值观和对工人的尊重依然本着创始人当年定下的原则。作为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看好一个项目,可以花时间慢慢做。

  基尔多曾说过,在10年之内,他希望看到杰尼亚依然是私人所有,依然是男性服饰市场的龙头企业。而且,一家健康的公司应该有能力始终保持增长。杰尼亚现在越来越像一家零售品牌,但所有的技术革新还是会从布料开始,这是企业的核心。

  基尔多的一句话一直挂在官网的页面上:“一个伟大的家族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一家伟大的企业成就一个伟大的家族”。如果要实现这句话,大概还要配合杰尼亚商业哲学的三个原则:看长期;家庭拥有确保经营持续性;一个合理的道德承诺与严格的公司治理体系相得益彰。

  【家族企业-传承】揭秘顶级时尚圈13个家族企业

  本文刊发于《家族企业》杂志8月号刊,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授权转载及合作请与微信后台联系,或发邮件至xiaojing@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