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与政策信息

利率市场化:动作频频 利好企业

时间:2015-11-17 来源: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并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对于面临银行收缩贷款甚至是融不到资的企业来说,上述措施将成为雪中送炭之举。

 

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继10月24日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要求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新阶段,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则将推动银行业进一步开放,引入更多市场化竞争主体,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利率市场化再迈步

 

11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要求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会议指出,这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目前,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息降准,但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中间渠道并不畅通,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导致实体经济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利率市场化,可以激活银行业的服务水平,有助于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银行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仍居主导地位,但银行在战略和客户定位上的无差异化竞争和不同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之间存在错配,导致信贷资源过度集中,普惠金融难以有效发展。随着后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将走上差异化、错位竞争之路。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之路早已开启。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开始,就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序幕,此后相继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外币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等。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限制,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迈关键步伐。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利率市场化改革,则有助于利率市场化走好最后一程。

 

帮助企业解资金之渴

 

“现在的银行只能锦上添花,而无法雪中送炭。”多家出口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反映,如今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作用并不明显,解决企业资金难题效果有限。企业遇到的更多的是银行收缩贷款,甚至是融不到资的问题,而非贷款贵。“银行一直都占优势地位,期盼他们提高服务水平。”

 

银行长期作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为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服务等方面的弊端,也使民间借贷、网贷等新融资方式发展起来。企业人士表示,这些新渠道由于成本高、风险大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市场效率是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温彬表示,推动利率市场化,扩大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是题中应有之意。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加入竞争,加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将对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机构体系大有裨益,有助于银行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变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已经为利率市场化以及银行业的市场化竞争奠定了政策基础,以隔夜和7天回购以及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体系以及银行业准入的逐步放开则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市场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下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完成另外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二是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