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

观《锦绣江南之锦程东方》有感

时间:2019-05-30 来源: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高梁

   杭州体验专栏作家


有幸出生在丝绸之路的这一端,古代就有“都民士女,罗绮如云”景象的杭州,从小听过、穿过由杭纺、织锦缎、双绉、素绉缎、古香缎等丝绸面料做的服装,我对丝绸的感情,用“热爱”一词来概括并不恰当,因为,我的丝绸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它如同西湖的雨雾、钱江的潮汐一样,是杭州人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幸在“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意大利生活了三十年,我又成了欧洲丝绸的忠实粉丝,当走在科莫城由古老桑树树荫遮盖着的路上,当看到丝绸在时装秀场高调张扬的时候,与生俱来的丝绸情结,就会让我情不自禁地生出自豪和兴奋,大有异国他乡喜逢亲人之感。

自豪之余也常会有愧疚,虽然认为丝绸已是自己基因的一部分,但对中国丝绸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对其通过丝绸之路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都只限于一些不系统的零碎知识。

微信图片_20190508110838.png

幸得费建明先生推荐《锦绣江南之锦程东方》一片,观后得益匪浅。

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绣江南之锦程东方》,以丝绸作为线索,讲述的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精彩故事。从山清水秀春雨霏霏的江南出发,让人们开始一场了解中国丝绸悠久历史和丰厚文明内涵的文化之旅,这段旅程,沿途风光无限,始于丝绸古老的发源地、终于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展示了中国丝绸在“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下的印迹和影响,这些国家包括意大利、法国、英国、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和约旦等,生动地重现了丝绸在异国他乡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这些国家相关产业的重要影响。这段精彩的旅程,由浙江丝绸文化和丝绸产业领域的几位举足轻重的传奇人物:费建明、赵丰、屠红燕、张国强等领路,展示的场景,讲述的故事,描绘的人物,都宛如纪录片中展示的灿烂珍奇的云锦,用织绣兼具的精彩手法,使之呈现出绮丽多彩美不胜收的风采。

故事最好的讲述方式,就是从最普通的人或事开始。纪录片开篇围绕着的是,一只蚕宝宝在乡村宁静的生长过程,以此与高调奢华美轮美奂的现代丝绸产品形成对比,这种“落差感”是影片引人入胜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吸引观众并引导观众的重要手法,让观影者从充满人文气息的场景、如诗如画的村落山水、生动感人的民俗民风,一步步走入丝绸的神奇世界,从而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丝绸织造的产生、发展、振兴的过程,认识浙江丝绸人的情怀,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精神,和他们想要让最美的中国丝绸走向全球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190530112725.png

在中国,丝绸总是和江南联系在一起。除了不言而喻的杭嘉湖平原养蚕织绸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从别的角度来看,丝绸灵动柔软的质感、流光浮动的色彩,和江南的迷朦细雨、浅红嫩绿以及江南人细腻内敛的性格,都是绝对和谐的搭配。影片中展现的潞村养蚕人家的生活,那种沉浸在祥和与专注中的蚕农日常,他们对此毕生倾注的朴素又虔诚的感情,使时光和历史仿佛凝固在了这里,凝固在蚕匾架子小木柱挂着的红色蚕花上,在桑叶明亮的绿色间,在夜里蚕食的沙沙声音中,在老妈妈留着岁月和操劳印记的双手上,在压在蚕农肩上装满蚕茧的竹箩筐里。

在世界,丝绸总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围绕着丝绸所有的一切,对西方人来说,曾经是那样神秘莫测,就像魅力东方的所有神秘一样,久之,丝绸就成了中国东方文明的代名词之一。食叶吐丝的小生物,最终还是被带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这样,随之同去的,是中国的聪明才智以及巧夺天工的织造技艺。所以,无论在哪个时代,在哪个国家,无论现代化工业制造及高科技手段,让人们无法再从绚烂奢华的时装中看到灰白色的柔软蚕宝宝和绿色桑叶的影子,但丝绸,将永远是中国文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经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推荐,本文将发表于《杭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