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影评

锦绣之旅

时间:2019-07-25 来源: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

   戚丽媛

   浙江理工大学传播学


从一粒粒芝麻粒般的小黑点,到一条条毛毛虫般的蚕宝宝,再到一颗颗小雪球般的蚕茧,最后变成了光滑细腻舒适沁凉的丝绸,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美丽的旅程。幸运的是,从小我就见证了这一场曼妙的锦绣之旅。

锦绣之旅之起点站

很惊喜,在《锦绣江南》纪录片的第一集我就看到了我最可亲可敬的故乡——浙江湖州。湖州被美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州人,从小就亲眼见证了蚕宝宝的一生。说实话,小时候因为把蚕宝宝当做毛毛虫看待所以那种对蚕宝宝的惧怕感时至今日依然使我不敢去真正亲近这样可爱的生物。然而,越是害怕,你就越会对它产生好奇心。我看着奶奶日日对它们的细细照料,看着它们无休无止地啃着桑叶,看着他们一点点地“膨胀”然后吐丝作茧自缚,我总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地创造了这样可爱却又让人略感害怕的生物。

395302afe3ab9814e405e6d1beb245b.jpg

最有趣的是,小时候我最陶醉于最喜欢的事就是当蚕茧可以剥落下来然后丢在水里翻棉胎,奶奶娴熟的手法让我如此向往,可是往往我翻棉胎的结果真是惨不忍睹,大大浪费了蚕茧;当然拉棉胎也是颇有意思的只是费劲了些,总是没有翻棉胎好玩的。猛然间,泪水竟已模糊了眼帘,有点想念小时候的时光了,想来奶奶已经好久没养过蚕了。

的确,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富裕和享受,养蚕确实是件很辛苦的事,近年来,湖州也有很多农村人不再养蚕了。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养蚕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甚至可以说是湖州的一种象征一种标志,更是很多湖州人童年最值得回忆的东西,而现今,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让这种传统的蚕桑文化渐渐没落,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和悲哀。当然,习大大近年来高度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对丝绸之路的高度重视,让这种蚕桑文化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又渐渐“火”进了大众视野。我相信,蚕桑文化未来可期,不仅仅湖州是蚕桑之府,还有更多人会养蚕饲蚕弘扬蚕桑文化使整个国家成为蚕桑王国。

微信图片_20190508103828.png

锦绣之旅之中转站

大学来到了浙江理工大学,其实本是没有多少了解的,但是被录取后熟悉了学校的简介,学校的前身是蚕学馆,学校还有丝绸博物馆,似乎与丝绸的缘分是冥冥中注定的。但是,我对丝绸织造技术并不是太了解,我喜欢这种织物,我了解它的来源生物,但不懂它的织造过程,直到这次看了《锦绣江南》的纪录片我才对丝绸的纺织工艺的博大精深大为吃惊。我惊叹于那云锦,感叹杭州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对丝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感动于新加坡肉粽店老板对娘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正像纪录片中所述“丝绸是有生命力的”,而我们作为丝绸文化的传人需要去热爱它保护它并弘扬继承它。传统的魅力总是容易被高科技的新鲜所冲刷,但只要还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它就一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

云锦.png

锦绣之旅之终点站

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一定会去西方看看,会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走,会踏上纪录片上所提到的丝绸之地,法国,印尼……所谓的终点站是没有终点的,就像传统的丝绸文化是没有尽头的,也许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丢失一些原始的元素,可是也会在新时代中继承旧有的元素并融合新的元素以使它生存得更加长久。尽管生活在丝绸的故乡,可是却也很想感受异国他乡的丝绸,感受不同文化下同一样事物呈现的异彩纷呈的锦绣华丽;感受互相融合渗透的传统文化绽放的独特魅力;感受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人对同一样事物的热爱所形成的美好交流。我想去走走,去感受那份锦绣。

微信图片_20190625112246.png

其实,在这个穿梭如箭的快节奏时代下,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欣赏些什么,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我们都不希望子孙后代成为充斥在机械化的生活中,没有一点生活的闲情雅调,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每个华夏子女都应肩负的责任。当有一天,你学会了静静观赏一只蚕宝宝的生命历程,你学会了慢慢欣赏古老的织绣艺术,你学会了踏上旅途只为寻找同样的文化,你会发现,生活充满着美好,那些锦绣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微信图片_20190508110525.png

锦绣之旅,漫漫长路,让我想用一生去感受,我希望有一天,能穿上丝织的旗袍婚纱,还能想起今天对丝绸文化的热情。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组织开展了《锦程东方》师生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评论文章127篇,经专家组层层评选,共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8名。所有获奖文章将陆续在世界丝绸网发布。其中,《锦绣之旅》一文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上一篇:生命力

下一篇:丝丝相传,文化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