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知道“纱丽”,但你知道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纱丽”吗?

时间:2018-07-23 来源: 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走在印度的街上,

常常会被印度女性们绚丽多彩的纱丽给吸引。

在全球化的今天,

印度或许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还坚持穿着传统服饰的国家。

 

 

“纱丽”像是印度女性心中舍弃不了的一种情结,诠释着她们对于审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时,有过改变印度妇女服装的想法,但印度妇女还是偏爱无需针线缝制的纱丽。

“纱丽”是一种用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衣服”,或许更准确的说是一块长布—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不同地域,不同纱丽

印度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纱丽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嵌入的织物和编织风格也迥异。

 

 

1、北部样式

ChikanChikan是印度勒克瑙地区的传统的绣花工艺,传说是由莫卧儿皇帝贾汗吉尔美丽的妻子发明。以茉莉、玫瑰、大象等几何图像为主。现在,Chikan绣花已经不仅限于白色的布料和花纹,在棉布、丝绸、雪纺等布料上绣上彩色的花纹有种淡雅古朴的别样美感。

 

 

Banarasi:用丝纺织而成,是印度最上乘的纱丽之一。Banarsi纱丽的样式包括:TantJamdaniTanchoiShalu,其中Jamdani纱丽是源自孟加拉国的棉质织物,带有精致的彩色条纹和图案。

 

 

2、东部样式

Baluchari:源自西孟加拉邦,纱丽上会呈现神话故事场景。

 

 

Kantha:同样源自西孟加拉邦,Kantha是印度纱丽上最为普遍的绣花图案。

 

 

IkatBomkai:都源于奥里萨邦西部,类似扎染结合的纺织工艺,纱丽面料为丝和棉。

 

 

3、西部样式

Paithani:以马哈拉施特拉邦的Paithan地区命名,纱丽是用上等丝手工纺织而成,被视为马哈拉施特拉邦最昂贵的纱丽。特点是斜方形的镶边以及孔雀设计图案。

 

 

Bandhani: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常见的扎染织物,这种纱丽是由织工手工制作而成的,古吉拉特邦贾姆讷格尔的bandhani纱丽尤为有名。

 

 

Kota DoriaKota是拉贾斯坦邦贵族式的绣花方式,早期是用金线在纱绸类布料上绣花。纱丽上每套戈塔绣花都有特定的主题,它的灵感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或动物,孔雀、鹦鹉、大象等元素。戈塔绣花给人一种丰富而沉重的华丽质感。

 

 

4、中部样式

Chanderi:金代里是印度中央邦的一个小镇,Chanderi纱丽为手工纺织。

 

 

MaheshwariMaheshwari纱丽同样源自中央邦。

 

 

5、南部样式

Pochampally:源自安得拉邦的村庄Pochampally

 

 

Gadwal:安得拉邦Gadwal的纱丽款式

 

 

Balarampuram:喀拉拉邦的小村庄,当地纱丽很有名。

 

 

Kanjeevaram silk saree:泰米尔纳德邦的棉质纱丽,即兴搭配颜色和图案、常见撞色条纹。

 

 

MysoreIlkal:卡特纳塔卡邦的丝绸纱丽

 

 

Valkalam:南印的丝绸纱丽

 

 

种类繁多的纱丽是不是让你眼花缭乱了呢?

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还真是难一下子分辨出那么多不同的种类。

事实上,如何穿着纱丽对于外国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何穿着沙丽

纱丽的穿法繁简不一,大致可分包头式、披肩式、垂挂式3种,穿法无硬性规定,可依个人喜好。

▲ 在公司行号上班的女性,大部分采用较正式的披肩式穿法。

▲ 在路上随处可见比较随意的,大多是包头式或垂挂式。

▲ 晚宴上则以较浪漫的垂挂式居多,将纱丽的尾端轻披肩上,让一端布料顺其自然垂挂于手臂上。

穿纱丽的顺序有何讲究?

➤ 抓着衣角放在右腰处,从前到后绕一圈

➤ 把已经绕腰一圈的布,再由前至后绕一圈。同时把布边塞进裙里,制造出褶皱。

➤ 把绕在后方的布向上拉,把右侧腹包起来。

➤ 把布斜斜地从右腹拉到左肩,再从左肩披到背后即完成。

 

2分钟就能穿好纱丽,印度传统服饰穿着教程

 

一片布能穿出那么多花样,不得不佩服印度人民的智慧。

事实上,当印度女性穿上纱丽的那一刻,也承载起了五千年的历史传奇。

“纱丽”的发源和传说

“纱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著名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提到了当时存在着一种绣有珍珠滚边的纱丽。

在一些古代雕刻、壁画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刻绘身着不同几何图形纱丽的妇女形象,而且几何图形变化丰富,色泽绚丽,生动反映出古代印度人民的真实生活风貌和审美品位。

 

 

 

sari(纱丽)”一词源于早期佛教文献中提到的Prakrit词‘sattika’,最后,这个词被缩减为“sati”,之后再演变就成为我们口中的“sari”。

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众多民族传说里,就有着一段关于纱丽由来的故事。说是古代的印度,有一位小有名气的织布能手,他不但懂得织出精美绝伦的布匹绸缎,而且也拥有制作美丽走俏衣裳的绝世技艺,在当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比得上他,十分令人艳羡。他在长年累月的织布、裁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寻常的服饰,想求得新的突破,在他仔细研究女性的体态后,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终于织出了一种新型的服饰材料,无需一针一线,只要裹在女性身上,就是一件娇艳动人的衣裳,他将其命名为“纱丽”。能工巧匠编织而成的上好纱丽,一下子便受到了人们的竞相追捧,流传广远,直接促进了印度织造丝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