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丝品鉴赏|缂丝·虢国夫人游春图

时间:2018-01-24 来源: 海上丝韵

 

guó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封国,周灭商后,周文王两个弟弟被封虢国国君,后周平王迁至河南陕县,位于现三门峡境内。

 

 

三门峡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大河雄山之间,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三门峡湖滨区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虢国墓地出土珍贵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如有“中华第一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

 

虢国夫人,则是1700多年以后的唐朝,杨贵妃的三姐,姐以妹贵,天宝初年(公元742年)被封为虢国夫人。

 

唐人张萱,善画仕女,工于刻画人物神态,画了一幅无花无草无水无绿的游春图,再现虢国夫人盛装出游时,“道路为(之)耻骇”的场景。原画已经失传,现有版本据说是宋徽宗赵佶所绘,就是那个留下一首关于缂丝诗、创造瘦金体的皇帝宋徽宗,又是一件位尊不忘舞文弄墨而留下的作品。

 

 

缂丝《虢国夫人游春图》,将原画用缂丝的方式表现(关于缂丝技艺,可以翻阅历史微信)。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经过缂丝技艺表现,使得模糊污损的画面清晰艳丽不少,可以仔仔细细欣赏这一名画。

 

 

张萱是唐玄宗时期享受政府薪水的宫廷画家。画面通过轻薄艳丽的衣衫服饰,从容悠闲的人物神态,轻举缓行的骏马姿态让人感受到一幅鸟语喧嚣,花香扑鼻,春水涓涓的春游悠闲景象。

 

 

《游春图》记述了显赫一时的杨氏三姐妹在众女仆和从监的引导和护卫下,一行八骑九人,挥鞭策马,外出踏青游春的情景。仔细看看此幅缂丝的技巧,忠实地反映了原画的线条和色彩,戗色灵活,过渡均匀,形态流畅灵动。

 

九位中,明显伺鬟两位、护卫两位、姆护幼又是两位,骑马妇女两位,前领游一位。此画前疏后密的构图极富节奏感。画中人物鲜明,个性突出,有的矜持,有的放松,有的勒紧马绺,有的举手扬鞭,有的关注前方,有的顾盼欲语,人物安排微妙,既不严肃又体现了春游的闲情逸致。

 

画面的中心在两位骑马妇女上,两位装束完全一致,只是上襦和下裙的颜色互换了一下,神态从容但悠闲,似乎在交谈啥事。再看发髻,都是斜倚在头边的尖尖发髻,叫作坠马髻,是唐朝上流社会贵妇间流行的发式。由此推断,梳坠马髻的这两位女子是贵妇身份。

 

 

 

从两位的神态看,前方一位冷面静听侧面女子在说话,面无表态,淡青色窄袖上襦,白色罗纱帔帛穿过双肩缠绕在腰部,是盛唐很流行的服饰;胭脂色大裙下,微露绣鞋,脚尖轻点在金镫上。

 

张祜《集灵台·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俩贵妇更像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和八姐秦国夫人之间的姐妹唠家常。反观最前一位的男装游者,容易一扫而过。但这件虾青色圆领袍衫似乎是此画里最不易忘却的颜色,虽然身穿男装,但是面相娇媚没有胡须,细眉红唇,透过沙质的幞头,可见额头的发际线很低还呈现出波浪形,鬓角是一缕长长的发丝。这是绘画中表现女性脸庞的固定方式之一。

 

 

 

还有坐骑也是能表明身份的。据史书记载,唐代御马多以“三鬃”为饰,画面上骑着“三鬃”高等级马的,也只有虾青袍衫和小女孩骑的马。可见这两个人的身份更为重要。小女孩可以“幼吾幼”来解释,那头马的虾青袍衫呢?

 

再看装备,两匹“三鬃”鞯是红底白虎。马腹垫的“障泥”,(看名字就能猜到,是垂在马肚子两边,防止骑手衣裙溅上泥土灰尘的。)质感表现得很好,上面的花纹都一丝不苟,花卉锦底上两只振翅欲飞的鸳鸯。而且长过马腹,其余几匹都是短障泥。

 

唐朝天宝年间有女扮男装的风潮,《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有女子穿着男装的现象,连杨贵妃也“衣之”。但又有哪个“士人之妻”敢女扮男装,高马锦鞍,独自在前,旁若无人地和虢国夫人一起出游呢?

 

再一点,唐代赏画是卷轴拉开看的,画轴从右边打开,第一位就是,也是十分醒目的位置。从整个画面来看,画中只有她的马没有与其他人交错在一起。春游休闲期间,个性张扬的虢国夫人会不会故意出出风头,更显其与众不同?是不是张萱特意以此表达?赵佶因而兴起临摹呢?

 

然而,研究了中国服饰半辈子的沈从文先生的话:“各有所见,难得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