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一把伞,撑起一座城的乡愁

时间:2018-01-23 来源: 丝绸纪(孔嘉雯)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撑开为伞,收拢为竹,素有“西湖之花”之美誉。白娘子许仙游湖借伞,断桥相逢,串联起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伞面开合之间,无不透露着江南的灵动风韵。历经漫长岁月几度沉浮,绸伞之外,见证了一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变迁;绸伞之下,定格了那些在浮躁年代坚守传统技艺的能工巧匠的身影。一把伞,承载了对一座城市抹不去的眷恋。

 

 

 

浮沉八十载,风韵依旧

 

20世纪30年代初,杭州爱国实业家都锦生在组织织锦厂工人赴日本考察之际,受到日本绢伞的启发,以杭嘉湖地区特有的丝绸及富阳出产的淡竹为原材料,以西湖山水风景为主要装饰元素,创制了西湖绸伞。其伞头为三潭印月造型、伞面刻版刷花西湖美景、伞扣为传统中式盘扣,延续了江南独有的温柔典雅的风韵气质。西湖绸伞一经问世,就曾惊艳杭城,名扬海内外。在过去的80多年里,西湖绸伞几经沉浮:20世纪50年代末,西湖绸伞迎来了发展高峰,外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种场合得以展现风姿。但由于成本的上涨和实用性的下降,70年代一度面临停产。2008年,西湖绸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期这项展现江南风韵的技艺得到传承。

 

 

独特技艺,匠心不灭

 

西湖绸伞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伞头、伞面、伞骨、伞柄、伞扣,每一处的设计造型都浸透着西湖的自然灵性之美。伞面花色多种多样,仅染色就有20余种,或单色,或套色,五彩缤纷。在薄如蝉翼、色彩瑰丽的特制伞面上,又经刷、喷、画多种繁复工艺,描绘上西湖十景、花鸟鱼兽、古代仕女、鸟雀蝴蝶等数十种图案,为西湖绸伞锦上添花。

 

 

小小的一把西湖绸伞,有着复杂的工艺程序和严格的制作要求。据国家非遗项目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志明介绍,制作一把绸伞,要经过劈伞骨、做伞架、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等18道复杂工序。伞面选料必须是杭州本地丝绸,丝绸面料织造细密,轻薄透明。伞骨用的竹子也有严格要求:选用3年以上、直径5-6厘米的,产自德清、安吉一带的淡竹,每年霜降后砍伐,取其中间部分做伞骨。

 

国家非遗项目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志明

 

西湖之花,寂寞盛放

 

    近年来,西湖绸伞由于不能挡风遮雨,实用性不强,作为艺术收藏品的成本过高,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充斥在西湖边的旅游纪念品店的,是大量粗制滥造的低价外地仿制伞。但即使在这样浮躁的年代,我们庆幸还有一批像宋志明一样的伞匠,用灵巧的双手在竹篾和丝绸间耐心游走,守护着西湖之花,守护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