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古蜀缫车:印证南充悠久丝绸史

时间:2016-05-26 来源: 南充晚报

    在南充刚结束的“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奠基仪式上,那尊青铜制品的“丝绸源点”标志,其身世引起人们好奇与猜测。513日,记者多方求证,最终弄清其原件真实身份,原来,它来自远去的宋代,且造型与缫丝直接相关。

    据南充六合集团工会办公室主任李永春介绍,中国丝绸协会敲定为南充“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授牌事宜后,源点落地点“南充六合”就开始了源点标志的构想。“最初,我们准备请专家设计图案并造型。”李永春说,就在为此集思广议之时,市上一位领导的建议,让人茅塞顿开。原来,这位领导在阆中出差时,参观过阆中博物馆,该馆收藏一文物的造型,正是古时人们缫丝的情形。

     于是,经高坪区政府出面,“南充六合”最终将该件文物模样复制,并按比例放大。成为如今“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的标志。该标志按原文物取名“古蜀缫车”,由一个大籰子、两个煮茧锅、返丝的大小籰子、两名索绪、返丝女工组成。

    “古蜀缫车”从何而来呢?据阆中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富立介绍,阆中博物馆收藏的该文物,为上世纪90年代时,阆中飞凤镇一农民上交的。经专家鉴定,该青铜铸件制作年代为宋代。据上交文物农民讲,此件系从当地一古墓中发现的。

    “物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活动, 并以铜铸件的形式保存,十分了得。”刘富立说,铸件人将缫丝情形作为铸件内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阆中缫丝业的兴盛,再现了南充悠久的丝绸史。

    史载,早在魏晋时期,古南充的丝绸业就达到新高。南北朝时,古南充开始实行均田制,并以“永业田”方式作为桑园。《明史录》载,唐朝时,山西禄安州要织进贡的绸缎,所用之丝就产自阆中,当年,阆丝织出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闻名。唐宋时,南充丝绸生产达到鼎盛,当时全国两大蚕桑中心之一就是阆中。因此,“古蜀缫车”在阆中出土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