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丝绸百科

杭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织造技艺

时间:2015-12-22 来源: 杭州市丝绸行业协会

罗,是丝绸的一种品类。它是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丝互相绞缠后呈现椒孔的一种丝织物,有直罗、横罗、花罗、素罗之分。罗类丝绸织物主要生产于杭州,因此又称杭罗。杭罗产品质地紧密,手感滑爽,纹路美观雅致,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首选的良好面料。

罗的生产,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十国春秋》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向中原王朝供奉的丝织品中,就有“绫、纱、锦、罗、绢”等品种。嘉泰《会稽志》卷十七《布帛》载,春秋时越国生产的丝织物中即有“罗”。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记吴主孙权之妻赵夫人,人称“三绝 ”(机绝、针绝、丝绝),“织为罗,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功,而房内自凉”。可见当时的“罗”已堪称绝品,织造技艺极高。




杭罗在南宋时已经盛行。据《咸淳临安志》和《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州丝织品主要有绫、罗、锦、缎等十多个大类,仅罗就有素、花、缬、熟、线柱、暗金、金蝉、博生等品类。如:《咸淳临安志》卷八《丝之品》载:“罗:有花、素两种结罗,染丝织者各熟线罗,尤贵。”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物产·丝之品》云:“罗:花素、结罗、熟罗”等。另据《杭州市志》记载,元、明、清时代的杭州丝绸中,“杭罗”也一直是杭州丝绸的主要品种。

 

杭罗织物对原料的要求很高,须用纯桑蚕丝织造,且丝的粗细一定要均匀,织物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和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穿着舒适凉快,耐穿,耐洗,多用作帐幔、夏季衬衫、便服面料等,一直以来都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

近年来,在化纤织物的强烈冲击下,杭罗生产数量不多,但其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国内几家著名的丝绸老字号商场一直在经销杭州福兴丝绸厂的杭罗,且对其评价甚高。苏州乾泰祥丝绸店称,时下不少老年人爱穿杭罗做的衣服,特别透气,穿着舒适、凉爽、不起痱子、耐穿。北京瑞蚨祥绸布店说,杭罗在我们这儿卖火了,一些华裔老人特别喜欢,就连外国的首相夫人,都会特意上门购买,用杭罗做中式服装。


 

“杭罗”生产的传统工艺已近千年,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杭罗”手工织造技艺至今硕果仅存。2006年,杭州福兴丝绸厂申请把“杭罗织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在杭州市政府、江干区政府的重视下启动,先后列入江干区级、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杭罗织造技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福兴丝绸厂正式被确认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罗织造技艺”唯一授牌保护的传承保护单位。2008年6月,“杭罗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福兴丝绸厂作为“杭罗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单位,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自始至终参与了此次申报工作,并庄严承诺,将给予此项保护以最大支持。

 

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留存保护和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工业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杭州工业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杭州福兴丝绸厂于2012年初筹建了杭罗展示馆,并于2012年8月起对外开放。该展馆占地面积600多平米,连同杭罗织造技艺展示区可达1090平米。展示区内陈列有手工杭罗织机和辅助生产设备,以及杭罗制品等,参观者可亲自动手体验古老杭罗手拉机,与杭罗织造技艺传承人进行交流,观赏杭罗申遗视频,参观杭罗生产过程,让人们通过了解、观察、体验,去感受平日看似遥远的品牌,唤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